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
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
3. 思念故乡
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1、首联描写寒露冷清,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感;颔联写巫峡景象,江上巨浪滔天,关塞风云直迫地面,象征了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表现了诗人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郁愤不平。
2、不好。秋风玉露本无情,“凋伤”一词赋予景物以情感色彩,给人一种凄凉悲伤之感。
3、“丛菊两开他日泪”点出诗人滞留夔州已两年了,眼见菊花二度开放,幽思不已,泪如泉涌,足见心情的凄伤,“孤舟一系故园心”说明作者漂泊在外,有家难归,寄身孤舟,故园之思,一心长系。
4、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引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