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晋国历代君主姓名

详细的在位时间和姓名
2025-04-08 12:21:5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唐叔虞  姬虞  (前1042年--前???)       

2、晋侯燮  姬燮  (前???--前???) 

3、晋武侯  姬宁族  (前???--前???) 

4、晋成侯  姬服人  (前???--前???) 

5、晋厉侯  姬福    (前???--前859年) 

6、晋靖侯  姬宜臼  (前858年--前841年)    18年 

7、晋厘侯  姬司徒  (前840年--前823年)    18年 

8、晋献侯  姬籍    (前822年--前812年)    11年 

9、晋穆侯  姬费王  (前811年--前785年)    27年 

11、晋殇叔  姬殇    (前784年--前781年)     4年 

12、晋文侯  姬仇    (前780年--前746年)    35年 

13、晋昭侯  姬伯    (前745年--前740年)     6年 

14、晋孝侯  姬平    (前739年--前724年)    16年 

15、晋鄂侯  姬却    (前723年--前718年)     6年 

16、晋哀侯  姬光    (前717年--前709年)     9年 

17、晋小子侯姬小子  (前708年--前705年)     4年 

18、晋缗侯  姬缗    (前704年--前679年)    26年 

19、曲沃桓叔姬成师  (前744年--前731年)    14年 

20、曲沃庄公姬鳝    (前730年--前716年)    15年 

21、曲沃武公姬称    (前715年--前677年)    39年 

22、晋献公  姬诡诸  (前676年--前651年)    26年 

23、晋惠公  姬夷吾  (前650年--前637年)    14年 

24、晋怀公  姬圉    (前637年--前637年)     1年 

25、晋文公  姬重耳  (前636年--前628年)     9年     

26、晋襄公  姬欢    (前627年--前621年)     7年 

27、晋灵公  姬夷皋  (前620年--前607年)    14年 

28、晋成公  姬黑肩  (前606年--前600年)     7年 

29、晋景公  姬据    (前599年--前581年)    19年 

30、晋厉公  姬寿曼  (前580年--前573年)     8年 

31、晋悼公  姬周    (前572年--前558年)    15年 

32、晋平公  姬彪    (前557年--前532年)    26年 

33、晋昭公  姬夷    (前531年--前526年)     6年 

34、晋顷公  姬弃疾  (前525年--前512年)    14年 

35、晋定公  姬午    (前511年--前475年)    37年 

36、晋出公  姬凿    (前474年--前452年)    23年 

37、晋哀公  姬骄    (前451年--前434年)    18年 

38、晋幽公  姬柳    (前433年--前416年)    18年 

39、晋烈公  姬止    (前415年--前389年)    27年 

40、晋孝公  姬欣    (前388年--前357年)    32年 

41、晋静公  姬俱酒  (前356年--前349年)     8年

扩展资料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

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覆灭。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国



回答2:

春秋战国晋国历代君主有: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姬籍(前822年—前812年)、姬费王(前811年-前785年)、姬仇(前805年-前746年)、姬伯殇(前784年-前781年)、姬平(前739年-前724年)、姬郤(前723年-前718年)等等。

1、姬宜臼(在位时间:前858年-前841年)     

晋靖侯(姬宜臼),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六任统治者,晋厉侯之子。晋靖侯十七年(前842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在位18年。

2、姬司徒(在位时间:前840年—前823年)

晋僖侯(姬司徒),又称晋釐侯,姬姓,名司徒,是西周诸侯国晋国的第七任国君。晋僖侯是晋靖侯之子,晋献侯之父。因晋僖侯名司徒,有避讳之说,便废除了当时的司徒官职,到晋文公时期称中军。

3、姬籍(在位时间:前822年—前812年)

姬籍,晋僖侯之子,。周王三十三年,周王东巡至晋国,晋献侯率晋国的军队跟随,受王命征战今山东的夙夷。周王直接向晋献侯下达指示,在取得二邑之后,周王亲自到战场巡视,晋军大获全胜。王赐苏钟被陪葬于晋献侯墓地。王赐苏钟,初露晋军克敌之锋芒,晋献侯也因此名垂青史。

4、姬费王(在位时间:前811年-前785年)   

晋穆侯,亦作晋侯邦父,姬姓,名费王(亦作弗生、晞王),是晋献侯之子。晋献侯十一年(公元前812年),晋献侯去世,费王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穆侯。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穆侯之孙韩万,乃战国七雄的韩国的先祖。

5、姬仇(在位时间:前805年-前746年) 

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西周末年至春秋初年晋国第十一任国君。公元前746年,晋文侯去世,葬于今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南的晋侯墓地。晋文侯死后,其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晋国

回答3: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候七雄是:燕、赵、韩、魏、齐、楚、秦。但是你知道他们都姓什么吗?说不定和你一个姓,你还是贵族之后呢。

秦国:赢姓,始祖伯益.

这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秦朝的国主姓赢。

“嬴”是一个古老的姓,始于尧、舜时期。秦朝的祖先伯益“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舜赐姓嬴氏”。伯益得姓后,担任了重要官职,成了舜的重臣。

舜帝禅位于禹后,伯益被任命为执政官,总理朝政。禹在临终时,将天下授于益。后来被禹之子‘启’杀害。相传,伯益善于畜牧、狩猎,并发明了凿井之术。在舜帝时就担任“虞”的职务,掌管山林川泽。

自太戌以下,大廉玄孙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多显,遂为诸侯。

至非子,受周孝王封为附庸,续嬴氏祀,定居于秦地,史称嬴秦。及后,非子的六代孙嬴开救周有功,受周平王封为诸侯,是为秦襄公,成了秦国的缔造者。

楚国:芈姓,始祖鬻熊.

芈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出生地楚国丹阳,相传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所以其楚国的图腾是一只火鸟。

古八大姓传承单一渊源:源于轩辕氏,出自上古黄帝第八世孙季连之后,属于以图腾崇拜为姓。据史籍《史记·楚世家》的记载:“陆终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芈氏,楚姓也,陆终之子季连之后也。”按上所说,楚国之祖季连系陆终第六子,陆终系吴回之子,吴回系老童(卷章)第二子,老童系称之子,称系颛顼(高阳)第三子,颛顼系昌意之子,昌意系黄帝第二子。但在史籍《国语·郑语》中则记载:“祝融之后有八姓。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蛮芈蛮矣,唯荆实有昭德,若周衰,其必兴也。

”阐述了芈姓季连部从蛮俗,建立了荆国。楚之先祖从帝喾起,均居火正称祝融,至夏王朝时期为夏后族的附庸方国。后商国人兴起而代夏入主中原,由于子商和芈楚分属于早期华夏族东西两个不同集团(子商属东集团,即华族,芈楚从夏属西集团,即夏族),作为部族领导的强大夏族尚且败了,作为夏族附庸弱小的芈熊族——楚之先祖就更加被打压得分崩离析,出现了祝融六姓或八姓的四处流落的局面。作为季连之后的芈姓族人就在这一背景下离开故地新郑一带,辗转至丹淅、荆山的汉水流域一带。季连为芈姓,这在陆终之前是不见记载的。但自祝融陆终之后,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记有六姓,而在《国语·郑语》则记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这从人类的演进过程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典籍记载陆终氏有六子,多已分姓分氏,周初统治者为分化瓦解华夏势力,封以子男(周官爵中最低级别)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为芈姓,为这就是最初的楚国(荆国)的由来了。由于楚国王族是芈姓熊氏,所以又叫熊盈诸族。

田齐:陈姓,田氏,始祖田完.

齐国是姜太公的后代,先为姜姓,后为妫姓,首封之君是姜太公。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出现于西周初年,当时周武王为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而封吕尚(姜太公)于齐(今湖南)。后来由于三监之乱的发生周公被逼东征,最后将齐国迁到现今山东半岛一带。由于国君姜姓吕氏,故称吕氏齐国,史称吕齐。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迁逐齐康公,并于前386年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故又称田氏齐国,史称田齐。

赵国:赢姓,赵氏,始祖造父.

大家是不是很疑惑为什么姓赢呢?那不是和老秦家是一家人吗?没错他们就是一家人,只不过后来祖先因为被分封到赵城所以才改姓赵的。

武王伐纣,诸姬并起。与殷商属于近枝的嬴姓就走向了衰落,尤其是蜚廉这一支嬴姓部落因愚忠于纣王而被周王室所厌弃。恶来战死,失去了宗主之位,在周王室的安排下,恶来之弟季胜担任蜚廉族的宗主。季胜曾孙造父善御戎,相传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其后以赵为氏。

燕国:姬姓,始祖召公奭.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而且姬姓是周王朝开国君主武王姬发的姓氏。

燕姓始祖是3100年前周朝的重臣——召公奭。燕姓远古的始祖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召公奭,姓姬名奭(shi),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

魏国:姬姓,魏氏,始祖毕公高.

魏姓,晋国六卿之一,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事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韩国:姬姓,韩氏,始祖韩武子万.

韩武子。曲沃桓叔的庶子,曲沃庄伯的异母弟。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自厥起,他和他的后代才是真正的韩姓了。

回答4: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