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制 急!!!

2025-04-19 21:15:5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d卜肖体抗炎药(NSAD)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叫卜素(PG)的酶-环氧合酶《COX)而产生治疗作用,它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共同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毒性和肾毒性。近年来研穷表明至少有两种COX同工酶:COX-1和COX-二。其中COX-1是一种存在于组织中的组成性同工酶,它能合成PG保护胃.肾免受损害;COX-2由炎症刺激如细胞因子等诱导产生,它能合成与炎症肿痛有关的PG。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有抗炎作用,但对胃、肾无不良反应。另外,有研究表明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具有新的治疗作用,如抗癌.预防早产,甚至可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

回答2:

本类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的合成。PG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主要组织和体液中,大多数细胞均有合成PG的能力。PG是一类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物质,参与机体发热、疼痛、炎症、血栓、速发型过敏、保护胃黏膜、维持肾血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PG的前身是花生四烯酸(AA),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分别通过环氧化酶和5-脂氧酶途径,进一步代谢成PG、血栓素(TXA2)和白三烯(LT)。解热、镇痛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了PG合成。

回答3:

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阻止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炎症物质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