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认证监督复查过程中,专家组从工厂质量保证能力十大要素出发,查阅审核技术部、质管部、生产部、物流部、采购部等各部门各类文件,对公司质量保证能力所涉及的控制程序、企业产品标准以及对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日常管理记录等方面的工作检查,现场指定试验进行检查,按照标准分类抽查产品,并对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综合起来,表现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产品结构与原认证产品不一致。
(a) 如电源连接方式随意改变。X、Y型连接方式随意改变,或弄成非X、Y的连接。
(b) 接地方式随意改变。Ⅰ、Ⅱ器具结构随意变动,甚至Ⅰ类器具没有地线连接,Ⅱ器具可触及产品的基本绝缘。内部接地连接方式错误,接地端子无防松措施。
(c) 内部元件安装方式改变。元件的安装及连接不按标准要求进行,随意改变零部件的安装位置,造成防触电、爬电距离、电器间隙等不符合要求。
2. 关键安全元器件与原认证产品不一致或安全元器件证书失效。
(a) 随意更改安全元器件的供应商,甚至删减已认证产品规定的安全元器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b) 随意改动安全元件的型号、规格和参数,降低元件要求(如降低温度、电流、压力等参数要求),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c) 使用的安全元器件证书失效,没按规定及时更换有效的安全元器。
3. 没有正确使用标准规定的标志、说明及警告语。
(a) 接地装置无接地符号,电源连接处无“N”标志,或使用非标准规定的符号。
(b) 铭牌、说明书欠缺标准规定的参数、说明以及警告语等。尤其是在新版标准更换后没及时按要求更改标志及说明。
4. 产品的生产工艺不良。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规程操作,随意改变生产工艺,使制成品质量不稳定,即使当时通过出厂检验,但在日后的检验中也会呈现不合格,如绝缘能力下降,使耐压试验击穿,泄漏电流超标等。
5. 产品的型号与原认证产品的不一致。例如同一证书的一个产品型号用在多个不同的产品上,或随意在已认证产品的型号上增删字母或括号。
6. 3C标志的模压印刷没按规定的手续办理和备案,私自印刷标志。
看各各游戏的自身是怎么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