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姬延在位期间,秦国开始左右出击,南攻楚,东击三晋(韩、赵、魏),向中原地区扩展。
楚国于公元前306年灭越国后,几乎占有了整个南部中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众的大国,具有攻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有利条件。然而,由于吴起变法的失败,旧贵族势力的强大,阻碍了楚国的发展,成为秦国攻击的对象。为了抗秦,楚国和齐国结成了联盟。秦国力图拆散齐楚联盟,以便各个击破,于公元前313年派纵横家张仪赴楚,对楚怀王说,如楚国和齐绝交,秦王愿以商于(今湖南省浙川内乡一带)600里之地献楚。楚怀王不顾屈原、陈轸、昭睢等有识之士的劝阻,听信子兰、靳尚、郑袖等一群佞臣宠妃的话,应允了张仪,派使者跟他回秦受地。张仪一到秦,就假装坠车伤了脚,闭门谢客。三个月后,张仪得知齐楚确实12年与秦军战于丹阳(今河南省丹江北)。楚军大败,主将屈匀及副将70余人被生俘,8万士兵阵亡,汉中郡被秦占领。楚怀王恼羞成怒,倾全国兵力再次攻秦。同年与秦军又战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再次大败。韩、魏乘机出兵攻楚。楚两面受敌,只得匆忙撤退,向秦国割地求和。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秦国因致力于攻打三晋,楚国暂时解除了来自秦的威胁,但是,国内社会矛盾激化,于公元前301年发生了庄跻领导的农民起义,使统治阶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结亲为名,约楚怀王去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相会。楚怀王再次不听屈原劝阻,听信子兰之言赴会,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阳。两年后,他逃跑不成,忧愤而死于秦。他死前,秦军攻楚,杀楚军5万,夺去15座城市。公元前280年以后,秦军更开始集中兵力攻占了大片楚地,并于公元前278年由名将白起率兵攻占了楚国都城郢。楚国就此一蹶不振,一步步地在走向灭亡。在郢都陷落后,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不忍心眼见楚国灭亡,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湘阴县北)自尽。
秦在攻楚同时,又向三晋出击。公元前314年,秦趁齐攻燕之机,出兵攻打三晋,夺取了不少地方。公元前308年,秦军出函谷关进攻韩国的战略要地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经过几个月的激战,秦军于第二年攻克宜阳,打开了通向中原的大门。公元前293年,韩、魏两国合兵抗秦,会战于伊阙(河南省洛阳市南),秦军在白起指挥下大胜,歼敌24万多人,韩、魏两国的兵力受到严重削弱。此后,秦继续进攻、蚕食三晋,到公元前286年止,已经占据了三晋一半的土地,首当其冲的韩、魏大大被削弱了。
秦国的日益壮大,使秦昭王不满足于王的称号,要称帝以示尊严,准备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约齐湣王一起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12月,在纵横家苏秦劝说下,齐湣王去帝号,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号。两强称帝,暴露了他们吞并五国、瓜分天下的企图,使五国十分惶恐,导致了五国攻秦和六国攻齐两大事件。韩、赵、魏、齐、燕的五国攻秦,由于各国各怀目的,难以统一步调,最后无功而散。公元前284年, 燕、秦、楚、赵、魏、韩六国在秦王组织下联合攻齐,燕军在名将乐毅指挥下大败齐军,长驱直入,攻占齐国都城临淄,攻取齐国七十多城,齐国只剩下莒、即墨两城,齐王逃奔于莒。五年以后,在齐国名将田单指挥下,齐军才打败燕军,收复失地。经过这次打击,齐国国力大衰,此后就不是秦的对手了。
楚、齐逐渐衰落时,赵国却强盛起来。公元前307年,赵国国君武灵王深知本国处于燕、东胡、林胡、楼烦、秦、 韩之间,不强兵就会亡国,决心奋发图强,振兴赵国。针对赵当时的主要对手是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形势,他决定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但是,当时赵国人穿的是长袍大褂,袖长腰肥,领宽下摆大,不适宜骑马作战。于是,他从改革服装着手,自己首先改穿了窄袖短褂的胡服。许多贵族认为这是违背礼教,大逆不道。赵武灵王终于说服了有影响的贵族公子成,然后下了严厉的命令,要臣民改换服装,使胡服在全国得到推广,建立起一支善于骑射的强悍骑兵。这件事,史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它说明了当时我国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在习俗上逐渐接近。赵国依*骑兵,连年出击,到公元前296年,攻灭中山国(今河北省北部一带)后,领土大大扩充,国力增强,一时成为抗秦的主要力量。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韩,韩上党郡守冯亭以17城降赵。两年后,秦军攻取了上党,继而进攻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县),赵国名将廉颇率军固守不出,挡住了秦军。秦国施用反间计,施放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昏庸的赵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谣言,撤换了廉颇,以夸夸其谈毫无实战经验的赵括为统帅。赵括一反廉颇的战术,出兵大举攻秦。秦军此时已经暗中换上了能征善战的白起为主将。白起指挥秦军佯逃,诱赵括追击到秦军阵地之前,然后包围了赵军。赵军被围40多天,粮草断绝,赵括率精兵突围,被乱箭射死,赵军40万人降秦。白起担心降卒暴动,除放回240个小孩外,全部予以坑杀。这次战役史称“长平之战”。它使赵国兵力损失殆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赵括长于空谈,导致亡军殒身,引出了“纸上谈兵”这一成语。齐国被燕国以致命打击,已经无法统一中国了。楚国被秦国攻陷,也无统一能力了。
其实 那时是齐国不如出楚国 第一是晏子使楚的原因就是 想和楚国同盟 第二是齐国经历了 大乱 齐庄公被弑杀 加上燕国犯境==原因 而楚国 经昭王中心 半壁江山 楚惠王忙于对外扩张 (中学语文书上有片鲁班和墨子在楚王面前争论的文章 当时就是想灭宋) 明显是楚国的实力甚于齐国
楚国,齐国都在走下坡路了,楚国北收晋齐的威胁,南方不断受吴国越国的侵扰。国力已衰,楚惠王失国后又复位,说明国家已经很乱,之后两任王,大权都落在贵族手里。直到楚悼王人用吴起进行变法,国力才稍有起色,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吴起一死,楚国就一路下坡了。
齐国也是一样,田齐代姜是春秋战国的分界标志之一,春秋末期,齐国大权旁落,齐宣公之前田氏就已经很强大了,到他儿子齐康公,公元前379年,终于把江山给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