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点需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2025-04-19 17:03: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当前,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项票据的申请发行与兑付工作到了关键时刻,为了如期得到中央银行的专项票据,使农村信用社改革真正获得成功,有两个关键问题还亟待解决:

一、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能否得到完善,这关系到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一级法人治理结构能否得到完善,关系到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成败。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从而导致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建立“三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有的农村信用社即使建立了“三会”制度,也形同虚设。“一个人说了算”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比较严重,加之经营管理机制和内控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潜在风险大。为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真正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2003年,国务院下发了15号文件,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要求农村信用社要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我们要在清产核资、增资扩股、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要建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班子的工作制度。二要明晰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经营班子以及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的职责,权制和议事规则。三要提高透明度,做到决策、监督、执行相制衡。四要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人为本”。“三会”人员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职责要对等。五要发挥监管分局的监督作用,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不作为的相关人员要进行约见谈话。

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要定期召开会议,特别是大额贷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要随时召开会议,任期届满,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理事会重大决策,做到科学合理,监事会重在监督,监督要主动,并要参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尤其要监督道德风险,真正从源头上规避风险,经营班子重在实干,要努力完成经营目标,并主动接受理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

二、转换经营管理机制问题

经营管理机制能否真正转换,关系到信用社的发展。因此,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

首先,要健全制度约束机制。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是科学管理的前提,制度是科学管理的基本保证。“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内控制度,使各项工作达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守。一是实施监督约束机制。监事会要行使好监督权,审计部门要发挥作用,对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都要实施监督,对发放贷款是否存在道德风险,是否坚持“三查”制度等等都要监督到位。二是采取经济手段约束。可按照权利、责任对等的原则,缴存风险金,员工出现问题,可在风险金中扣除,通过经济手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三是责任约束。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没有尽到职责或出现严重问题,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只有严格监督,利用经济手段和责任追究,才能使制度得到落实,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范风险。

其次,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只有通过人才竞争机制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面向社会招聘人才。每年可在金融专业毕业生中招收一部分。二是引进竞争机制。农村信用社所有岗位、职务都要采取竞聘上岗,真正体现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对高管人员的管理,监管分局要高度重视,要由过去只是上任前的资格审查,转到重点对高管人员任期行为考核。每年至少要考核一次,可分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考核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二是考核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分值变化情况;三是进行行为考核,行为考核可通过民主测评和到有关部门及农民中间明查暗访。根据考核结果进行正确评价,并根据高管人员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者诫免谈话,或者亮黄牌,或者取消任职资格。对取消任职资格后出现的空位,一律通过竞聘产生,不能沿用过去的任命方式。这样,才能保证高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对工作真抓实干,有压力,有动力,有责任心。

对联社机关人员每年也要进行一次考核,年终可由基层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人员共同对联社机关全体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对满意程度不达60%的人员要调整到基层信用社,缺额人员从基层信用社通过竞聘到联社机关。

对各基层社 考核、要全面、客观、具体、对确实不胜任工作的员工,限期提高素质,可通过加大分配改革的力度,使一部分员工主动退出,缺额人员从金融专业毕业生中弥补。

第三,建立新的分配机制。农村信用社成立以来,一直是以工资分配为主,而在收入上没有大的差距,所以,新的分配机制就是要在收入上拉开差距,多劳多得。

根据农村信用社目前状况,可分为三类,即:管理人员、内勤人员、外勤人员。对管理人员可实行年薪制,按照指标完成情况及效益兑现收入;对内勤人员实行以固定收入为主,奖金为辅,其固定收入要与综合考核挂钩,奖金要根据信用社效益而定;对外勤人员可根据创造效益多少实行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通过重奖重罚,拉大收入差距,鼓励贡献突出人员,调动员工积极性。

第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农村信用社潜在的风险较大,如不注意防范和化解,不但影响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改革试点和社会稳定。因此,要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和《风险防范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防范和化解风险责任制》,完善《风险预警预案制度》、《风险监测考核制度》和《风险报告制度》,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金融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对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的计算,全面客观地评价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处置,促其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