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的发射速度肯定比第一宇宙速度小。第一宇宙速度成立的两个条件:1、没有空气阻力。贴地发射,之后不给任何能量。这样火箭就能在理想状态下沿地面绕地球飞行。
所以你不会看见一个轨道在大气层以内的卫星,因为如果存在空气阻力,它必然会掉下来。火箭发射的时候是不断喷射燃料的,推进器一直在做功。第1 ,第2,第3宇宙速度全部都是理论计算值。
现最快的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内速度也就是25马赫,算起来才8.5km/s。
这是克服重力加速度需要的最小速度。
进步不是什么事件,而是一种需要。
1、宇宙速度是指发射速度而不是运行速度。地球上的物体A要想离开地球表面最小的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即7.9千米每秒,此时物体A绕地球近地面圆周转。
2、如果物体A要改变为更高轨道卫星(假设此高度的轨道速度为6千米每秒,那么些时物体A必需改变方向,往高轨道方向飞,在飞的过程中速度会不断减小,些时是物体A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当到达高轨道(轨道环绕速度为6千米每秒)位置的时候,由于动能不足,有一部份动能转化为了A的势能,速度只有5千米每秒,所以必需要火箭推力让他的速度到达6千米同时改变轨道方向才能在这个轨道运行。
3、上面的例子说明什么?卫星在离开地球的时候动能减小的能量不足于弥补势能的增加,这是由引力公式可以计算的,所以卫星要飞往越高的轨道能量要越大,即发射速度越大,直到达到第二宇宙速度时就可以摆脱地球引力。
4、还有不懂的可以继续发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