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
闰年
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也就 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
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这是人为规定的:作为历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对年、月、日的判断,然而不幸的是这三者取决于日地月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其间并不是整倍数的关系。
目前的公历称为格里高利历,在这之前使用的是儒略历:一年365天,每四年加一闰日,即平均一年365.25日。这样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比地球绕日旋转的回归年365.2422天多0.0078天,到了公元1582年,积累的差值达到了10天左右——也就是说这时日历上的6月22日,与地球真正的夏至日差了十天,再往后积累,也许会出现夏至日下雪的情况了。为消除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进行历法改革),把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日定为10月15日,并采用400年制97个闰日的法则,整百年只有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称为格里高利历。这样历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误差为0.0003天,要3300多年才与回归年长度差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