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在儒学发展历程中 “沟通佛 老 以治儒书 发前人之所未发 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答案是C 怎么解释?
2025-04-08 18:35:41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C,宋代学者 原因解释:沟通佛、老,以治儒书”说明儒家思想吸纳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朱子曾说“理学最难”,陆九渊也说“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①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②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代:王阳明。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四书》。《六经》为粗米,《四书》为熟饭。理学的主要根据和讨论的问题都与《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紧密相关。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道心人心、天理人欲、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

回答2:

沟通佛 老 以治儒书 发前人之所未发 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
佛是指佛学,老是指道学,儒书则是儒家思想。也就是说吸收了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来完善儒家思想。
汉代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心学。
经学主要是指研习儒家经典的学派。
佛学就是指研习佛教理论,佛教是从汉代才传入的,但在隋唐时期兴盛,主要体现在唐朝统治者的信佛礼佛上。
理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鉴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心学是和理学相对立的,但本质上都算是儒学,理学是儒学的客观唯心主义,心学是儒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