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湖泊有多种成因,多数湖泊的形成与构造断裂有关,如较大的湖盆排列方向多与本区主要地质构造方向一致,并且在一些构造带内,湖泊往往呈串珠状排列,由于一些盆地边缘受断层控制,山边线比较平直,湖盆两侧的地层明显不一致,泉水呈带状出露等等。湖泊构造成因还可从许多湖泊水下地形得到证明:纳木错近岸两公里处的水深就超过30米,初步估算,该湖平均水深将达50米,其水量是我国东部同样面积的太湖的20倍!玛旁雍措最大水深超过80米,羊卓雍错水深超过50米,扎日南木错北岸410米处水深达120米!
西藏整体是从亚欧板块挤压抬升的,是直接从海底变成高原的,形成了很多的高山,期间经过雨水冲刷自然会在最初形成很多的径流。以前气候好,雪线比现在低,各径流有很丰富的水源,就形成了很多湖泊,当然很多是有出口的。后来水源少了,很多湖泊变小了,只有那些水源依然丰富的才在缓慢的干涸,但那个干涸的过程是比较慢的,除非完全没有水源了。
西藏整体是从亚欧板块挤压抬升的,是直接从海底变成高原的,形成了很多的高山,期间经过雨水冲刷自然会在最初形成很多的径流。以前气候好,雪线比现在低,各径流有很丰富的水源,就形成了很多湖泊,当然很多是有出口的。后来水源少了,很多湖泊变小了,只有那些水源依然丰富的才在缓慢的干涸,但那个干涸的过程是比较慢的,除非完全没有水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