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引出四个量子数,即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四个量子数来规定。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和自旋量子数ms。其中n,l和m三个量子数确定电于在空间运动的轨道,称为原子轨道。当然电子运动并不是真有确定的轨道,量子力学理论认为电子在整个原子空间都有可能出现,只是在各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不同,因而运动状态也不同。电子不仅在核外空间不停地运动,而且还做自旋运动,自旋量子数ms规定电子自旋运动状态。所以,电子的运动状态通常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轨道运动,由ms决定自旋运动。这四个量的具体含义和取值大致如下。
主量子数n 它规定了核外电子离核的远近和电子能量的高低。由近及远,由低至高,n可取正整数1,2,3,4…n值越大,表示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反之,n越小,则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由于n只能取正整数,所以电子的能量是分立的不连续的,或者说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也相当于把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电子层,凡n相同的电子属于同一层。习惯用K,L,M,N,O,P来代表n=1,2,3,4,5,6的电子层。
角量子数l 它规定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随空间角度的变化,即决定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l可取小于n的正整数,即0,1,2,…,n-1,如n=4,l可以是0,1,2,3,相应的符号是s,P,d,f,…例如l=0,就用s表示,l=1用p表示等等。对含有多于l个电子的原子(或称多电子原子),当n相同时,l越大,电子的能量越高。因此,常把n相同,l不同的状态称为电子亚层,一个电子尽可以分为几个亚层。如 n=2(L层),有两个亚层,即l=0和1,相应的原子轨道符号为2s和2p;当n=3(M层)时,有l=0,1,2三个亚层,可分别用3s,3p和3d表示。以此类推。
磁量子数m 它规定电子运动状态在空间伸展的取向。m的数值可取0,±1,±2,…,±l。对某个运动状态可有21+1个伸展方向。s轨道的l=0,所以只有一种取向,它是球对称的。P轨道l=1,m=-1,0,+1,所以有三种取向,用px,py和pz表示。图1-2为s和p原子轨道轮廓图。s轨道在空间伸展取向呈球对称,而px轨道伸展取向垂直于yz平面,py取向垂直于xz平面,而pz取向则垂直于xy平面。
(1)主量子数(n)—描述各电子层能量的高低和离核的远近。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级的高低分层分布,这种不同能级的层次习惯上称为电子层。用统计观点来说,电子层是按电子出现几率较大的区域离核的远近来划分的。
主量子数的取值范围:n=1,2,3,4,5,6……(除零以外的正整数)。在光谱学上另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其对应关系为:
主量子数(n) 1 2 3 4 5 6……
电子层 K L M N O P……
(2)副(角)量子数(l)
某一电子层内还存在着能量差别很小的若干个亚层,用 l 来描述。
副量子数的取值范围: l=0,1,2……(n-1)的正整数。L 的每一个数值表示一个亚层,也表示一种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l与光谱学规定的亚层符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副量子数(l) 0 1 2 3 4 5……
亚层符号 s p d f g h……
(3)磁量子数(m)
同一亚层中有时还包含着若干个空间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磁量子数用来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磁量子数的取值范围:m=0,±1,±2……±l的整数。
如:l=1,m=0,±1;表示p亚层有三个分别以y、z、x轴为对称轴的py、pz、px原子轨道,三个轨道的伸展方向互相垂直。
(4)自旋量子数(ms):
电子除绕核运动外,还有绕自身的轴旋转的运动,称自旋。
ms=+1/2和-1/2。其中每一个数值表示电子的一种自旋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研究表明:同一原子中,各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不可能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由此可知:每一个轨道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磁量子数m
自旋量子数ms 答案补充 这是最简洁的答案
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以下三个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首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按照近似能级图,电子由低到高进入轨道的顺序为1s2s2p3s3p4s3d4p5s4d5p。因能级交错,其中E4s>E3d,电子先排满4s后再进入3d。例如:钪元素核外21个电子依次填充的轨道为1s22s22p63s23p64s23d1。
②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同一原子中没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同一个原子中的电子描述其运动状态的四个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同一轨道上的电子必须自旋方向相反,每个轨道只能容纳2个电子。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总数为2n2。周期表中各周期含有元素的数目以及填充的能级如下:
周期数
元素数
所填充的能级
一
2
1s
二
8
2s、2p
三
8
3s、3p
四
18
4s、3d、4p
五
18
5s、4d、5p
六
32
6s、4f、5d、6p
七(未填满)
32(理论预测)
7s、5f、6d、7p(理论预测)
③洪特规则:电子进入同一亚层的各个轨道(也称等价轨道)时,总是尽先分占不同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例如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为:
N原子的价电子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这与N原子的成键情况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洪特还指出等价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处于以下状态比较稳定:a.全充满(p6、d10、f14)、b.半充满(p3、d5、f7)、c.全空(p0、d0,f0)。 这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列的所遵循的能量最低原理决定的。在各层中,离原子核远,电子的能量越大,电子都首先排满能量低的运行轨道,这样排列到到最外层时,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八个,如果电子多于八个,还有比此能量要求低的轨道(同一层也因轨道不同而能量不同)可以排布电子。因此,就造成了最外层电子最多只能有八个。
若最外层是第n层,次外层就是第(n-1)层。由于E(n-1)f>E(n+1)s>Enp,在第(n+1)层出现前,次外层只有(n-1)s、(n-1)p、(n-1)d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因此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例如,原子最外层是第五层,次外层就是第四层,由于E4f>E6s>E5p,当第六层出现之前,次外层(第四层)只有在4s、4p和4d轨道上有电子,这三个亚层共有9个轨道,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ä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