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的自然特征

2025-04-08 13:20: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元江流域气候分属于中部高原温和区、元江炎热地区和热带季风林区三个气候区:三江口以上及李仙江景东以上,属中部高原温和区,海拔16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5~18℃,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mm;三江口及景东以下,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一带以上,属元江炎热地区,常年不结冰,年平均气温20—21℃,年平均降雨700~1200mm;麻栗坡、马关、屏边、金平以下至国境属热带季风林区,海拔70~100米,年平均气温21℃以上,年平均降水为1500—2000mm。元江流域(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深1347mm,年降水量为1027亿立方米,一般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降水量年内分配:春季占全年降水量10%~20%;夏季占55%左右;秋季20%~25%,冬季占5%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5—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其中7、8两月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40%~50%。元江河川径流的形成以降水为主,地下水补给为辅。流域径流丰沛,(1956~1979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34.3mm,干流为459.4mm、李仙江965.4mm、盘龙河668.1mm。径流深的地区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基本一致,从下游向上游呈递减趋势。
元江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比例为,春季径流一般约占年径流的3%~5%;夏季约占43%一53%;秋季一般占36%~41%;冬季占6%~11%。元江下游、盘龙江、藤条江一带6~9月(其余地区7~10月)连续4个月为丰水期。丰水期径流约占年径流量的65%—77%。最大径流月一般出现在7、8月,以8月最多,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1%~30%。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一般洪峰历时较短,洪水暴涨暴落,河床水位变幅较大,一般达12~20米。据有关资料统计,1986年l0月上旬,元江、澜沧江流域普降大雨或暴雨,元江发生了近百年来第2大洪水,元江站洪峰流量为7520立方米/秒,下游蛮耗站8050立方米/秒,均为实测最大,约50年一遇洪水。礼社江上游处于暴雨中心,其支流扎江大东勇站洪峰流量1710立方米/秒,为近百年来最大的洪峰量。
由于此次降雨历时长,雨量大,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洪水灾害。受灾较重的为元江流域的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4地州。受洪水波及的地区有昆明、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东川等9个地(州)市的114个村庄,5.5万入被洪水围困。城镇部分受淹的有戛洒街、元江县城、蛮耗街、河口县城等。据统计:受灾农田10.0万公顷,成灾6.4万公顷,173入死亡,30入受重伤,房屋倒塌近2万间,冲毁河堤长179公里。冲毁礼社江上的龙树、三江口大桥以及元江的戛洒大桥。保山至水平间跨澜沧江的霁虹桥(重点文物保护),也因岩石坍塌、滑坡,将大桥的铁链全部打断坠入江中。澜沧江被堵塞断流15min。滇西主要运输线昆明至畹町公路中断交通一天半。
元江流域各河流汛期泥沙和固体径流比较严重,干流及主要支流平均含沙量为3.5~4.3kg/立方米,年输沙模数为1170t/平方公里,年输沙总量为8961万t。李仙江年输沙量4200万t,输沙模数为1790t/平方公里;元江干流年输沙量为4180万t,输沙模数为1100t/平方公里。李仙江忠爱桥站、河口处的含沙量分别为2.53、1.87kg/立方米;干流的元江站、蛮耗站、河口(国界)处分别为4.22、3.53、2.59kg/立方米。河流的含沙量年内变化情况与径流变化大致相同,最大含沙量一般出现在6~9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80%以上。 元江水资源丰富,径流丰沛,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84亿立方米(加上入境水量,水资源总量达14.7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64.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面积产水量的2.3倍。在西南4条主要河流中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于怒江和澜沧江,居第二位。流域内有地下水资源149.4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0%,其中元江干流为43.8亿立方米,李仙江为50.7亿立方米,盘龙江为34.8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地域分布与降水量分布大致相同。干流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40.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李仙江水资源总量225亿立方米(包括藤条江等),单位面积产水量96.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盘龙江等河流水资源量96.6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6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元江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雨季5~10月的水量占全年水量的85%以上,枯季1l~4月雨水量仅占年水量10%~15%,故冬季、春季的河川径流主要靠地下水补给。
元江流域属国际河流,除农业少量耗水外,江水经越南流入南海,年出境水量为479亿立方米,占河口入海水量的40%,占中国入海总水量17243亿立方米的2.8%。
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88.8万千瓦。干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49.8万千瓦,占全流域蕴藏总量的15.1%。支流水能蕴藏量为839万千瓦,占流域总蕴藏量的85%,其中水能理论蕴藏量大于l万千瓦的河流61条,共790万千瓦,流域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为359.9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02.46亿千瓦·时,其中干流为81.8万千瓦,占22.7%,李仙江水系为104.2万千瓦,占29.1%;盘龙江水系为92万千瓦,占25.5%;藤条江水系为33万千瓦,占9.2%;其余河流为49.1万千瓦,仅占13.5%。从元江流域水能资源分布情况看,其开发重点在支流。
元江流域地处在云南的大理、楚雄、思茅、玉溪、红河、文山和广西的百色等地、市、州共28个县,人口约550万,主要民族有汉、彝、哈尼、傣、白、壮、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