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的区别
1.
差速离心法是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密度梯度离心中单一样品组份的分离是借助于混合样品穿过密度梯度层的沉降或上浮来达到的。
2.
差速离心用两个甚至更多的转速,而密度梯度离心只用一个离心转速。
3.
差速离心是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的组分,而密度梯度离心的物质是密度有一定差异的。
二、差速离心法
差速离心法是交替使用低速和高速离心,用不同强度的离心力使具有不同质量的物质分级分离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混合样品中各沉降系数差别较大组分的分离。
1.
沉降系数
使用离心法时,大分子沉降速度的量度,等于每单位离心场的速度。或
s=v/ω2r,s
是沉降系数,
ω
是离心转子的角速度(弧度
/
秒),
r
是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v
是沉降速度。沉降系数以每单位重力的沉降时间表示,并且通常为
1
~
200×10-13
秒范围,
10-13
这个因子叫做沉降单位
S
,即
1S=10-13 秒,如血红蛋白的沉降系数约为
4×10
-13
秒或
4S
。大多数蛋白质和核酸的沉降系数在
4S
和
40S
之间,核糖体及其亚基在
30S
和
80S
之间,多核糖体在
100S
以上。
2.
差速离心法的优缺点
差速离心法的优点是样品的处理量较大,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初分离。其缺点是分离复杂样品和要求分离纯度较高时,离心次数多,操作繁杂。由于沉淀的多次清洗、溶解、再沉淀,容易引起中间损失,所以离心分辨力差。实际分离时由于离心时的对流、扩散和收取沉淀时的污染,对于一些沉降系数相差不大的组分无法进行完全的分离提纯。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都达不到上述理论值。因此差速离心法主要用于大量样品的初步分离提纯。
三、密度梯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又称为区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
1.
分类
(
1
)差速区带离心法:分离密度相差不大、重量和大小区分较大的样品。
将样品置于平缓的预先制好的密度梯度介质上,进行离心,较大的颗粒将比较小的颗粒更快地沉降。通过梯度介质,形成几个明显的区带(条带)。这种方法有时间限制,在任一区带到达管底之前必须停止离心。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颗粒(如溶酶体、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不能用本法分离。
(
2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用于样品颗粒的浮力密度差,密度差越大的样品分离效果越好,与颗粒大小和形状无关。离心管中预先放置好梯度介质,样品加在梯度液面上,或样品预先与梯度介质溶液混合后装入离心管,通过离心形成梯度。离心时,样品的不同颗粒向上浮起,一直移动到与它们的密度相等的等密度点的特定梯度位置上,形成几条不同的区带,这就是等密度离心法。离心所需时间以最小颗粒到达等密度点(即平衡点)的时间为基准,有时长达数日。
等密度区带离心法所用的梯度介质通常为氯化铯
C
S
Cl
,其密度可达
1.7
g/cm3 。此法可分离核酸、亚细胞器等,也可以分离复合蛋白质,但简单蛋白质不适用。
2.
密度梯度离心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
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②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差速离心法,这种离心方法只能将那些大小有显著差异的组分分开!而密度梯度离心则是较为精细的分离手段,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先在离心管中制备出蔗糖或氯化铯等介质的浓度梯度并将细胞匀浆装在最上层,密度梯度的介质可以稳定沉淀成分,防止对流混合,在此条件下离心,细胞不同组分将以不同速率沉降并形成不同沉降带。
差速离心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的区别
两者都是依靠离心力对细胞匀浆悬浮扔中的颗粒进行分离的技术.差速离心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分离法,常用于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分离.因为在密度均一的介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