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流程是什么?

比方说,几点先去哪?几点后去哪?几点到哪?
2025-04-07 21:26:3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科举考试的完整程序有乡试、会试、廷试,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大家熟知的,是考试地点设在各省的乡试。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

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是从四书五经里边选择材料来出题的。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分上下往来的公文和根据提供案例来撰写司法判文两种。第三场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要求考生给出对策和办法。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殿举”、“罚科”制度,是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五代及宋元时期称为“殿举”、“殿罚”,明清时期称之为罚科,指科举时代对违规、舞弊或文理纰缪者暂时废止其继续考试资格的一种处分。

乡试中式者罚停会试,会试中式者罚停殿试,并根据所犯轻重以定处罚停考之科数。

应试者被罚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考场舞弊。明代田吉,万历三十八年因殿试时怀挟,被罚三科,天启二年始成进士。清咸丰八年顺天乡试案,数十人被罚科,主考官柏葰,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科场案被杀的内阁大学士。

(二)字体潦草、违规犯忌、文理纰缪。

(三)官场斗争。明末,艾南英天启四年乡试中式,因考官丁乾学、郝土膏发策诋毁魏忠贤,艾南英在对策中也有讥刺之语。触怒了魏忠贤,结果考官被削籍,艾南英也被罚停三科。终未成进士。

清朝的窦光鼐,诸城人,性格伉直,与和珅有隙。乾隆六十年乙卯科窦为会试总裁官,所定第一、第二名为浙江人王以鋙、王以衔,乃同胞兄弟。和珅欲藉此兴大狱以倾窦,致使会元王以鋙于嘉庆六年始成进士。

(四)平时违法犯纪。明万历三十八年,浙江举人闵于径,因“故纵亲族挟带私盐”,被“罚停两科会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科举分文、武科 考试时间为三天考题量大且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处理科举考试违规者?

回答2:

科举考试? 梦幻的么

每月的第二个周日,活动当天12:00至17:00举行,共5个小时。乡试、会试的时间为12:00至16:00;殿试在16:30举行。
人物等级≥10级可以参加乡试,人物等级≥30级且通过乡试
到建邺或傲来国四部官员任一考官处答题,12:00正式开始,只有获得乡试资格才能继续参加科举考试。(每个玩家只有1次机会参加乡试,乡试与会试同时进行
会试共有20关,通过“乡试”的玩家才获得“会试”资格,玩家可以在建邺城衙门前找任意一位1号考官(144,81)或(69,104)和(171,27)答题,此后可以根据提示依次找到后面的考官(也可在任务栏查看)。
比赛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法宝(没有实物,在考官对话中选择使用):
  天王令——得到正确答案
  地王令——系统自动作答,正确率50%
  鬼王令——通过战斗闯关
  法宝的使用次数有限,每位考生最初拥有1个天王令、2个地王令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