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温度调控在杏树保护地栽培中关系到栽培的成败。杏树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范围是不同的。如果不能满足其温度要求,便会影响杏树的生长、产量和果实的品质。在花前和花期,如果达不到所需要的温度,可采用临时性加温措施。温度高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开闭通风口来实现的。具体的温度管理指标见表5。
表5 杏树大棚温度管理指标
(2)湿度杏树耐旱怕涝,栽植时要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在杏树不同发育阶段对保护地内空气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催芽期空气湿度要大些,可以达到70%~80%。但在开花期空气湿度要低些,如果保护地环境内湿度过大,常使花粉生活力降低,扩散困难,影响坐果。花期应设法降低其空气湿度,使之保持在60%左右较为适宜。杏树发育后期,若湿度过大,会使新梢徒长,影响光照和花芽形成,此期湿度应小于60%。空气相对湿度可采用通风换气、覆盖地膜、改变温度和控制灌水等措施调节和控制。(3)光照针对保护地环境条件下,光照弱、光照时间短等特点,在采取高效透光膜、建造合理的保护地结构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人工补光、悬挂反光幕、地面铺设反光薄膜等方法来弥补光照的不足。
生产上一般用白炽灯等来增加光照。具体做法是:在棚脊最高处,每4米左右悬挂一只60瓦白炽灯,距地面2米左右。下午盖上草苫后马上开灯,到22~24时关闭灯光。阴天也要补充照明。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碘钨灯,效果更佳。
利用聚酯镀铝膜作反光幕,将入射到日光、温室后墙部的太阳光反射到前部,能使前部增加光照25%左右,可明显改善棚室内的光照条件。将2米宽的反光幕张挂在北面后墙上即可。
果实成熟前1个月,在树冠下铺设聚酯镀铝膜,将照在地面的光线反射到树冠下部和内膛里,可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果实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