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说法不一,各自观点也不同。但是,确定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涉及到解剖学。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人类跟食草动物更相。
一、肠的长度:食肉动物的肠道比它们的身体长3——6倍,而食草动物的肠道则是自身长度的10——12倍。人类的肠道长度与食草动物一样。
二、胃酸度:食肉动物的胃的酸度比食草动物强20倍。人类的胃酸度与食草动物相似。
三、唾液:食肉动物的唾液是酸性的。食草动物的唾液则是碱性的,这有助于植物性食物的辅助消化。人类的唾液是碱性的。
四、肠道的形态:食肉动物的肠道很光滑,形状像管道,其中没有凹凸不平之处——因此肉类可以迅速地通过。食草动物的肠道则崎岖不平,布满突起和皱褶,好似一条山间小道,以便植物性食物在缓慢通过的同时得以被最大程度地吸收。人类的肠道特性跟食草动物的差不多。
五、纤维:食肉动物无需利用纤维来润滑它们那又短又光滑的肠道。食草动物则需要可食纤维来帮助食物在它们那又长又凹凸不平的消化道中移动,以免肠道被发酵的食物堵塞。人类具有跟食草动物一样的需要。
六、胆固醇:胆固醇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则不含此元素。胆固醇对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诸如猫这样的食肉动物可以随意进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完全不会影响健康。人类则办不到。人类无需从饮食中补充胆固醇,因为我们自身就能产生。
七、爪子和牙齿:食肉动物都有可以用于抓捕的利爪和尖牙,而没有平坦的用于咀嚼的臼齿。食草动物没有可以捕猎的爪子或尖牙,但具有可用于咀嚼的平坦臼齿。人类跟食草动物的特征一样。
从解剖学角度看,人类跟杂食动物的匹配度完全比不上跟食草动物的匹配度。杂食动物的特征更近似与食肉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