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几乎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孔耻也因此给世人留下了自幼品性善良、尊敬兄长的美好形象。然而,四岁孩童的让梨之举,仅仅是他人生中一个稍纵即逝的片段。长大后的孔融在乱世中从政失败,以不孝、谋反罪被处死。这给世人留下了又一个难解之谜: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将孔融处死?
孔融的确是个博闻强记、才华横溢的学者、文人,但绝不是个精通实务、善于用人的政治家。不具备政治才能却仍想混迹于官场,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该收敛行事、虚心做人。可才气颇高的孔融仗着犀牙利笔,目空一切。虽说他对古之治国方略、教化方针相当熟悉,与人辩论援引古今,达到“玩而诵”的程度,也因此深得曹操佩服,但他处处与人针锋相对,言辞犀利地讽刺挖苦,久而久之,终于祸从口出。
平定北方之后,曹操下令南征讨伐刘备、刘表和孙权等人。而孔融极力劝阻,逞言强辩。先说刘备、刘表是汉室宗亲,不可讨伐;又说孙权虎踞江东,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兴无义之师,有失民望。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斥退孔融,并下令再有谏阻者一律处死。但是孔融走出曹府后仍然仰天长叹:“以无义之师讨伐仁义之师,岂有不败之理?”
曹操听闻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对,盛怒之下便派人秘密搜罗孔融的狂妄之言,终于以不孝、谋反等罪名将他置之于死地。没想到小时候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后居然变得如此狂妄。直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必须稳定自己的后方,对于那些不安定分子的言论,他采纳了零容忍的态度。
带你了解长大后的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融长大后去辅佐曹操了,结果由于顶撞曹操被杀了。
长大后的孔融对于治国方略大有见解,但是说话过于刚直,对当时的权臣曹操常常出言不逊,讽刺曹操,使得曹操大怒,将其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