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质处理:二次回火的意义?

2025-04-04 09:22:46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2.钢在300℃左右回火时,常使其脆性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第一类回火脆性。一般不应在这个温度区间回火。某些中碳合金结构钢在高温回火后,如果缓慢冷至室温,也易于变脆。这种现象称为第二类回火脆性。在钢中加入钼,或回火时在油或水中冷却,都可以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将第二类回火脆性的钢重新加热至原来的回火温度,便可以消除这种脆性。

回答2:

回火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降低脆性,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钢件淬火后存在很大内应力和脆性,如不及时回火往往会使钢件发生变形甚至开裂。
2. 获得工件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工件经淬火后硬度高而脆性大,为了满足各种工件的不同性能的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回火的配合来调整硬度,减小脆性,得到所需要的韧性,塑性。
3. 稳定工件尺寸;
4. 对于退火难以软化的某些合金钢,在淬火(或正火)后常采用高温回火,使钢中碳化物适当聚集,将硬度降低,以利切削加工。
在回火冷却过程中,就会有部分残余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每多一次回火,由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量就多一些,这个回火次数,主要是针对中碳钢中残余的奥氏体偏多而进行的。当然了,基于回火热处理的成本,一般人就回两到三次了。

回答3:

按照个人理解,中碳钢的二次回火应不同于高碳钢的,后者的目的偏向于残余奥氏体的组织稳定化过程,而前者只是因为工艺需要进行快冷造成的热应力集中,此时才作二次回火

回答4:

这应当用试验结果来证明是否有意义,而不是在此空谈。不过在没有充分证据说明增加回火的效益之前,一般企业是不会这样做的。要知道,有些企业连回火都是打了折扣的。

回答5:

关于回火的常识性的东西,一般都会知道的。 我的重点是说:同样的回火工艺,回火2次,对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等方面有什么特殊的改变。 难道就没有人实践过?理论性的东西都会想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