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厚封建色彩的容克庄园经济普鲁士式道路具有几个特点:①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②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容克地主逐渐资产阶级化,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③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就是农场主庄园经济发展模式。条件:对庄主负责。对庄主效忠。对庄主臣服。作用:促进了普鲁士的经济发展,提高普鲁士的军事力量。影响:加固了封建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害。
普鲁士式道路 在农业中逐渐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代替封建主义经营方式的改良道路。同“美国式道路”相对。以普鲁士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最为典型,故称。十九世纪时普鲁士还是个封建君主制的国家,政权和土地仍都掌握在容克地主受中。这个世纪初,为了缓和农民的斗争,普鲁士政府开始自上而下地改革农业中的封建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定富裕农民可以交纳赎金免封建义务,成为自己份地的所有者。经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1850年3月颁布新法令,在继续保持容克地主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无偿取消农民的一些次要的封建义务。由于赎买的条件苛刻,广大农民陷入了高利贷的罗网,结果有丧失了以高价赎买回来的土地,而地主阶级不仅占有了更多的土地,同时也攫取了巨额的赎金。在此基础上,容克地主大量采取机器和化肥,加紧压榨雇农,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庄园,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改革使广大农民长期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和奴役。它是一条既要适应资本主义发展,有要最大限度保存封建残余的改良道路。但是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仍然是一项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