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相电机的运行绕组,只能产生脉动磁场——对应于电机定子任何一点的电磁场,都只能在该点作包括极性方向变化与幅度的变化。亦即,无法形成旋转磁场。2,在定子中加上一个起动绕组,起动绕组与主绕组在空间上相差90度。起动绕组串接一个合适的电容后,该绕组的等效电路就变成了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电路,只要电容值满足电流的相位角超前电压一定的角度,比如30度;与此同时,如果感性的运行绕组的电流滞后电压60度,那么两种绕组的电流相位差就达到了90度,即所谓的分相原理。这样两个在时间上相差90度的电流通入两个在空间上相差90度的绕组,将会在空间上产生(两相)旋转磁场,电机理所当然地要旋转起来了。单相异步电动机如果直接接正弦交流电,将产生脉振磁动势。一个脉振磁动势可分解为两个转向相反的旋转磁动势,因此,单相异步电动机不能自行起动。单相异步电动机定子上一般有两个绕组:起动绕组、工作绕组,两绕组在空间上相距90度电角度。转子是笼型结构。起动绕组只在起动时接入,起动完毕从电源断开。启动绕组和工作绕组之间的90°相位差,就是经过电容移相获得的。1,单相电机的运行绕组,只能产生脉动磁场——对应于电机定子任何一点的电磁场,都只能在该点作包括极性方向变化与幅度的变化。亦即,无法形成旋转磁场。[三相电源则不同,可以产生旋转磁场。]2,而电容绕组,在空间上,与运行绕组正交,亦即成90度[电角,对4极与四极以上的电机而言]的关系。如果电容绕组通的与运行绕组一样的电源,那么,两种绕组的合成所产生的磁场,还是脉动磁场。3,实际上,电容绕组中串联了容量一定的电容器,如此一来,该绕组的等效电路就变成了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电路,只要电容值满足电流的相位角超前电压一定的角度,比如30度;4,与此同时:如果感性的运行绕组的电流滞后电压60度,那么两种绕组的电流相位差就达到了90度[接近即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定子的圆周上,电磁场的最大点就以90度电角的间隔,周期性地出现——于是产生了旋转磁场。这时候,电机理所当然地要旋转起来了。5,而离开了电容,3就不能实现。于是不会有4的结果。故:需要电容。交流电机要接电容,简单的说电容就是起到产生相位差,而让电动机磁场产生“异步”,电动机就旋转了。电容是用来分相的,目的是使两个饶组中的电流产生近于90゜的相位差,以产生旋转磁场。三相电中,每两相之间的电流本身就有相位差,不用分相。电容感应式电机有两个绕组,即启动绕组和运行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上相差90度。在启动绕组上串连了一个容量较大的电容器,当运行绕组和启动绕组通过单项交流电时,由于电容器作用使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在时间上比运行绕组的电流超前90度角,先到达最大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两个相同的脉冲磁场,使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了一个旋转磁场,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电机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场转矩,使电机旋转起来。交流电机接电容的目的是通过电容移相作用,将单相交流电分离出另一相相位差90度的交流电。将这两相交流电分别送入两组或四组电机线圈绕组,就在电机内形成旋转的磁场,旋转磁场在电机转子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旋转磁场方向相反,被旋转磁场推拉进入旋转状态。我们都知道,交流电机的旋转依靠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而单相电机不同于三相电机,三相电机流过的是相位互差120度的三相电流,能产生旋转磁场;而单相电机流过的单相电流不能产生旋转磁场,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它产生旋转磁场,用电容就是方法之一,也是最常见的方法,电容是用来分相的,目的是使两个饶组中的电流产生近于90゜的相位差,以产生旋转磁场。三相电中,每两相之间的电流本身就有相位差,不用分相。 电容感应式电机有两个绕组,即启动绕组和运行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上相差90度。在启动绕组上串连了一个容量较大的电容器,当运行绕组和启动绕组通过单项交流电时,由于电容器作用使启动绕组中的电流在时间上比运行绕组的电流超前90度角,先到达最大值。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两个相同的脉冲磁场,使定子与转子之间的气隙中产生了一个旋转磁场,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电机转子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场转矩,使电机旋转起来。 这就是单相电机为什么要串接电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