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的土地方案评述建国前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2025-04-05 15:56:5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政策: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基本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时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还涉及经济制度。在土地政策方面,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孙中山:

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

“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

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共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政策

1929年四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 的土地,该原则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生产的商品除向政府交纳土地税外,归农民个人私有,任凭自由买卖。同时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人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不少、抽肥补瘦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减轻农 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解放战争时期 

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评述:

首先:制订土地政策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其次: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不断修正,直至完善;

最后:土地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之一,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新民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动农民参加革命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