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的资料

2025-04-04 19:19: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病因

1.内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回答2:

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鉴别真性和假性近视,除到医院验光外,简便的方法可在5米远处挂一国际标准视力表.资料显示,绝大多数近视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生长发育期,若营养跟不上或是孩子食欲不好,挑食,厌食,都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不足,从而促成近视的产生。
如果患了近视,就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看清东西,矫正视力。
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参见。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回答3: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myopia),如图16-8。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点。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理仍在探索中。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2.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1)轻度近视:<-3.00d;(2)中度近视:-3.00d
~-6.00d;(3)高度近视:>-6.00d。
近视的临床表现为: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集合功能相应减弱,使用的集合也相应减少,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无明显上述病变者称为单纯性近视。

回答4: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要表现为远视力减弱和视疲劳,而近视力尚正常。青少年的近视以光学矫正配戴适度的眼镜为主,成年人近视除配镜矫正外,还可行手术治疗,如激光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