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帝王之家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从吃穿用度,到逝世以后下葬的陵墓,都是极为讲究的。比如在皇家建筑中,最高级的建筑用材,就是金丝楠木。金丝楠在我国四大名木中排在首位,因此毫不意外的,金丝楠木成为古代帝王最喜爱的一种木材。《博物要览》中曾有记载:“今内宫及殿宇多选楠材坚大者为柱梁,为群木之长。”。
楠木能够耐腐、防虫,它纹理精美瑰丽,冬暖夏凉,还有着不易变形等优点,所以楠木就成了皇帝棺材中最常见的一种原料。然而,这种木材多分布在四川、云南一带,不但数量稀少,而且在古代极为原始的交通条下,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极为稀缺的资源,而且,金丝楠木生长缓慢,想要长成栋梁之材至少要花费200年以上的时间。然而这一切,反而加剧了皇家对金丝楠木的追逐。
正是因为皇家总是用这种极为珍贵的木材造宫殿、造棺材,导致到了清朝年间,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金丝楠木可以给帝王打造他们想要的宫殿了。乾隆年间金丝楠木格外欣赏,可是作为一代帝王,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喜奢靡的皇帝,眼瞅着别的皇帝都有金丝楠木做棺材,他自然不会甘于人后。可是国内找不到楠木,但是乾隆皇帝依然心心念念,据说他手下的大臣得知皇帝心思以后,便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通过修茸明陵,明目张胆的将明陵中的金丝楠木换出来。
前文中有提到,金丝楠木一直是皇家建造宫殿、陵墓时的一种专用建材,所以它有着“皇木”之称。当永乐皇帝迁都首都以后,紫禁城里的很多宫殿都是用楠木做栋梁,后来又修建了明十三陵,这两座庞大的古老建筑群,就已经消耗了全国众多珍贵的楠木材。到了康熙年间,楠木又一次被大量使用。这样的过渡开采金丝楠木,就导致这种珍贵木材供不应求。
金丝楠木棺材原料应该是从东南亚运输过来的,金丝楠木生长缓慢,想要长成栋梁之材至少要花费200年以上的时间。
金丝楠木在汉代是已经有用来做棺材的了,但是当时的金丝楠木并不是像明清时期那样稀少珍贵,当时的金丝楠木找比明清时期多的很。
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原料,是从当今的广东、广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