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育种合作的意义:
空间技术使人类活动步人“第四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 展,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又从大气层到外层空间。而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 展,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陆地为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浸没的部分;海洋为地球表面广大连续海水水体;大气层指地 表以外包围地球的气体。
由于包围地球的大气在距地表数千千米的高度上仍有极少量存在,这就给大气层和外层空间的界定带来困难。目前,人们通常把距地表120千米以下的大气层 称作稠密大气层;把距地表120千米以上的空间称作外层空间。在1981年召开的国际宇航 联合会第32届大会上,陆地、海洋、大气层和外层空间分别被称之为人类的第一、第二、第三 (亦称大气环境)和第四环境。
人类进人外层空间即“第四环境”,并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开 发和利用它,这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不论怎样 评价都不会过分。在人类新进入的“第四环境”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资源极为丰富:航天 器相对于地面的髙位置资源、高真空和高洁净环境资源、航天器微重力环境资源、太阳能资源 以及月球及其他行星资源等,不一而足。
例如,外层空间宁静、失重、高真空、超低温和强辐射 的优越条件,可供人类均匀地熔融不同比重的金属,炼制成分分布极均匀的合金,生产超纯度 的晶体,而且成品率高,速度快;可以制造泡沫钢,它和普通钢一样坚硬,又能像塑料泡沫一样 浮在水面上;还可以制造高纯度的光学纤维、理想的球形滚珠、细如蚕丝的金属丝、薄如蝉翼 的金属膜,以及在地面上难以制取的许多贵重药物,等等。
空间技术使通信广播事业空前改观。地面远距离通信、短波无线电通信易受干扰;电缆 载波通信成本过高;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因为需设立众多的微波中继站,耗资巨大。而通信卫 星的问世则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目前,通信卫星已承担了约有2/3的洲际通信业务,在一 些通信事业发达的国家,借助通信卫星,人们足不出户便能随时收看国际新闻,给远隔重洋的 亲友打电话,医生也能给在万里之外的病人会诊,等等。
空间技术为工农业、交通运输业等提供了发展的新手段和保障。气象卫星的发射大大提 高了气象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长期预报的可靠性,从而为农、林、牧、渔的生产和航空航海 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利用空间技术进行“航天育种”,使经过“天上”处理回到地上种植的 农作物种子不仅变异频率高,幅度大,变异的性状可以遗传,而且变异容易稳定,一般在2 ~ 3 代以后就不会再蜕变,而从为加快优质、高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总之,空间技术是造福于人类子孙万代的宏伟事业。 空间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人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