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一词并非产生于宋朝《百家姓》之后,而早在周朝时期就已有相关记载,但当时的“黎民”和“百姓”却指两类人,百姓是所以族群统一之后的总称。
黎民这个词,主要就是和上古那时候九黎族有点关系,传闻这个族人也就是蚩尤的族人。根据史料当中记载的关于九黎族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个族群,这个族群有九个部落,算是一个联盟形式。
后来随着人们掌握的工具越来越多,人口也跟着增长,势力比较大的族群开始摩擦不断,由于九黎族的人都勇猛善战,所以炎帝族不得不和黄帝族联合一起打九黎族,最终蚩战败被杀了,九黎族人大部分被炎黄族俘获,被称为黎民。
再后来,联合的两个族群自己也开始了内讧,一来二去就爆发了冲突,最终黄帝打败了炎帝,接管了整个黄河流域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部落,索性就直接把他们合并了,但是当时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姓氏和图腾,很是不好统一,所以黄帝为了便于管理,直接都叫做百姓。
这就是百姓和黎明两个词语的由来,大概都是要追溯到上古时期了,在当时的那群人中,除了势力最大的三个部落,还有很多小部落,他们一起构成了汉族的主体,算是我们的老祖宗,但是还有一些逃到别处的人,逐渐就发展成了少数民族,但是数量和汉族一比,实在太少,所以后代王朝都习惯了用百姓来称呼。
百姓是指黄河一带流域的居民,后来经过历史的发展,黎民百姓都有统治地区居民的意思。
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后,对一百多个氏族统称为“百姓”,因为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姓氏和图腾,用这个统称便于管理。
很多人族群统一之后为了方便称呼就叫他们“百姓”,可能每个人的姓氏都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