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内外合一的内和外分别指什么?

2025-04-08 22:01: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武术中内外合一从内容看:内指精、气、神,外指筋、骨、皮。
2、武术中内外合一从要求看:内指的是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指的是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3、武术中内外合一要求,从不同角度体会还可以归纳总结出其他合适说法,但其本质上就是要求做到形神皆备,阴阳协调。心意一启,浑身俱谐,内外齐动。

回答2:

武术形与神的辩证统一
《黄帝内经》己从形神统一来认识人的健康:“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要按照阴阳平衡的法则、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协调控制,能达到形神统一,从而延年益寿。祖国医学的养生思想注重“形神共养”,主张“守神全形”“保形全神”。养神与养形是对立统一的。如今的体育锻炼,有的练肌肉力量,有的练速度耐力,有的练平衡跳跃,基本上是针对某种部位的弱点和需要进行锻炼,以求获得某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武术强调的是对人的整体、全面的锻炼。有人把武术运动的健身理解为:“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在攻防意识的组合练习中展示着形与神的完整,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也正是武术健身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所在。武术运动的健身,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理解。即所说的“内外合一”与“形神统一”。所谓“内外”,就人体而言,内指心脏器官,外指形体四肢;就其行为而言,内指精、气、神(心)等无形物质,外指气、力、功等外在表现,内外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内为阴,外为阳,“内外武术健身理论研究问题也是阴阳关系的问题,内外兼顾既是阴阳平衡,也是阴阳相须的问题”。叫“合一”就是内与外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达到形神兼备。所谓“形”是指,一个或一系列的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以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完成的,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并且还要通过这个“形”来表现出动作的精神实质内容,即所谓内在的“神”。因此“形神统一”、“内外合一”是指形体与精神(心、意识)的紧密结合。形意拳象形取意,“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与外”外形和内意(神)的高度集中统一,要求内外相结合,躯体运动要肩与跨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精神意识上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从而使得形与意、内与外、周身上下无处不合,形成了形意(神)合一,浑然一体的风格;太极拳“身心合修”。认为:“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练功时须“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主张“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少林拳则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在《少林拳术》明确指出:“盖以外功之练习,乃肉体筋骨所有事;而内功之修养,实性命精神所版依:离而二之,则为江湖末技;合而一之,则为神功极致。”,武术中其他流派的拳种也是一样,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其“形神兼备”与“内外双修”的特点。通过锻炼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武术套路中也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
武术运动的演练也总要求运动员全神贯注,手眼相随,上下协调,意识呼吸与动作配合。“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则是武术各家各派的共同准则。武术中器械的训练讲究手、眼、身、心、步与器械要协调配合。如刀术,拳谚中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走”,练习中特别讲究刀的运动必须与左手的密切配合,使刀术动作做到和谐、衡稳、有力。枪的演练要求:“枪之用在两腕,臂以助腕,身以助臂,足以助身乃合而为一”。剑术技法,贵在意势令通,三体同功身械如一,所以说,武术的运动无不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运

动中将“神”与“形”的结合锻炼方法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武术运动人的模仿、融入、塑造、演练无不体现了“神”的运用。运动中摸拟自然、武术健身理论研究动物或人物的特点,形象逼真。在练习中达到形似的阶段以后,把握住一个拳种的个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神态情状,传神取韵,立象以尽意,在动作中体现出其精髓与内涵。因此“形神合一”也是仿生系统形成的理论基础。武术中多数拳种在套路中参以仿生内容,如太极拳中有“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八卦掌中有“蛟龙出水”、“白蛇吐信”;少林拳中有“黑虎掏心”;红拳中有“大鹏展翅”等等。还有直接以仿生构成技法的象形拳,如蝗螂拳、鹰爪拳、猴拳、蛇拳等。套路中模仿自然的也有,如“动如涛”、“静如岳”、“站如松”、“快如风”“泰山压顶”等等。模仿人物的也有,如“玉女穿梭”、“手挥琵琶”等。这种模仿并非单纯机械模仿,而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悟化,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正是《内经》所提到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因此有人把武术看作是“练气、练神、形神兼修实为中华武术实现人体保健功效的精髓所在”。总之,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重要健身理论来源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中医学的“阴阳平衡”思想对武术健身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武术运动注重外在的形体锻炼,强调精神意识的作用,并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郑智伟老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