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2025-04-11 03:41: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或许在整个教育史上,我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能够像夸美纽斯一样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家了。夸美纽斯对中世纪教育的反动是从改革教材开始的。1631年,夸美纽斯出版了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入门》。这本书打破了传统的拉丁文教科书模式,强调阅读与理解,摒弃了繁琐无味的语法讲述,内容丰富,堪称一部小小的百科全书,并迅速被西欧几乎所有的国家采用。美国教育家保尔·孟禄指出,仅凭此书,夸美纽斯就可以成为自己的世纪一个杰出的人物。夸美纽斯还完成了著名教科书《世界图解》,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盛行于西欧各国达两个世纪之久。这本书和《语言入门》、《语言入门预备课本》一起,构成了夸美纽斯语言教学的三部曲。然而,真正奠定了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崇高地位的著作,是1638年正式完成的《大教学论》。这是一部系统的教育学,包括了教育的目的、任务、原理、作用、内容、方法以及各类分科教学法等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是夸美纽斯改革旧教育的全面方案,也是夸美纽斯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这其中对后世教育影响最大的,当属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通过这本著作,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学的社会地位,难怪有人说,如果把关于教育学的所有著作都丢掉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人便可以他为基础重新建立教育学体系,夸美纽斯因此被誉为近代教育之父。

作为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他改变了此后几百年的教育形态,而他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关怀,也成了教育史上永远的遗产。

回答2:

论教育目的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目的的学说,首先反映了他的世界观中的宗教观和世俗观之间的矛盾。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作准备。他承袭圣经的观点,对人生的看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认为人的现实生活并非最终的目的,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趋向一个更高阶段,即是永生。他确认“现世的人生,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它存在的目的是使灵魂利用身体作中介,去为未来的生活预备各种有用的事项”,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夸美纽斯对现世生活所持的观点,与天主教僧侣们所持的观点相反,他不以消极和禁欲来对待现世人生,也不把现世生活当成黑暗与罪恶的根源,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来理解现世生活。他认为现世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美满的生活。因此,人们的现实生活就应以其服务与享乐为其主要内容。所谓服务,就是为社会、国家和别人服务。所谓享乐,主要是指心灵的快乐。为了使生活美满,心灵得到快乐,能为社会国家服务,人应该成为理性的动物和万物的主宰。也就是说,人应该具有万物的知识,并能利用万物为人类服务。总之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把人类培养成具有广博知识以及终身为祖国服务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给人以知识、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
  (二)论教育作用
  夸美纽斯对教育作用作了高度的估价。首先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夸美纽斯接受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把人看作最优美、最完善的创造物,因而教育能对人施展重大的作用。他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只是由于在最适当的年龄,即在儿童时期受到了所应当获得的那种教育。他确信,“每一个人都是可以成为一个人的。”①他认为,人都有接受知识的智力,智力低到不能接受教育地步的,“在一千个人里面难找到一个”,即使对于这种智力极低的人,教育还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②
  其次,他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夸美纽斯说:“教育是人类得救”的主要手段,“有教养的民族能利用的宝藏”,“它能使社会减少黑暗、困恼和倾轧”等。
  再次,他重视儿童的差异和后天教育。夸美纽斯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对于儿童天然素质或品质的差异也很重视。对于这些不同素质和性格的儿童,教师应该“用合适的训练,使他们变为有德行”,他认为这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夸美纽期还认为:“一切人类生来都是渴于求知的”,但实际上却有人缺乏爱好学习的倾向,这是由于“父母的溺爱,社会环境的引诱以及教师没有尽到责任所致。”他郑重提出:“一个做教师的人在传授学生知识以前,必须使学生渴于求得知识,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准备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回答3:

1632不是16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