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很痴迷音乐,对音乐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份独特的特殊的情感,正是因为一曲高山流水,使他们两个有了音乐的共鸣,可能这首曲子,就是他们二人内心中共同的对音乐的渴望,比如说:你爱听《洋葱》这首歌,我也爱听,原本我们素不相识,但是因为对这首歌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所以我们就觉得双方相见恨晚,是彼此的知己。而诗人白居易,也是自己的内心里渴望、喜爱享受某一种感情,而这种感情,与琵琶女的感情是一样的,虽然两人素未平生,但是,虽然远隔天涯海角,只要他们的内心的需求和情感是相同的,那么,就会产生共鸣,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作品表达出来的情感也就会是相同的了。
自己原创的,望采纳!谢谢!
如果你不满意的话,看这个吧伯牙子期是以乐相交,从一个人的琴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他们因乐相逢相知结为知己,此处无声胜有声。白居易与琵琶女则正好应了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都曾风光显耀一时可终究归于落寞,都是从云端跌落,更甚至远走他乡,虽未相识但那种共同的感情让彼此产生了共鸣。当然,他们两的情感也可以说是跟伯牙子期一样通过琴这一物传递的。
琵琶女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深处的感情,激起白居易感情上的共鸣。诗人当时正处中年,官场时有失意,本身也是喜爱风花雪月之人,对会乐器的女子自然容易有好感。女子琴艺高超,同时身世曲折,更博得了诗人的同情和通感。自然二人会有共鸣,和出身、背景、职业、修养都是没有关系的。
琵琶女用乐曲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而白居易心中忆起自己过往种种,难免感同身受,经历虽然殊途迥异,但相同的感受是拉近他们陌生的距离,进而油然而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情谊。在最后,白居易的流下眼泪是为琵琶女,也是为他自己。
有一种感觉叫朦胧美,如果一个人要表现自己的,来寻得知己,可以以自己的优势来呈现,让对方来感觉出自己的心意,而女人对于男人,不是爱财就是爱才不过曾记得女人更多的是对男人的才,一个懂得欣赏的女人,她会被他们吸引,否则就是真对牛弹琴,可以想象,他们之间却有共同语言。就如现在,如果你在ktv唱歌唱得好,也许也会泡的一妞,同理,其他你的决定你跟她有共同爱好,而这个爱好,你又表现得好,就会有共鸣,就会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