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知道,之所以会沉淀是因为溶液过饱和,所以才会析出溶质,形成沉淀
在室温(常温)20度时,100克20度的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大于10克是易溶物。如硝酸银,硫酸钠···
1克到10克之间的是可溶物。
0.01克到1克是微溶物。如硫酸钙
小于0.01克是难溶物。如碳酸钙
----
↑注:碳酸钙s=0.0013g(←应该没记错)。
难溶物一般都以沉淀形式存在,溶液中含量极少。但微溶物的稀溶液是存在的,如澄清石灰水。这里的MgCO3也是一样。
另外,MgCO3有其特殊性,即它会水解,而且水解生成的难溶物Mg(OH)2比MgCO3更稳定:
2MgCO3+2H2O=Mg(OH)2↓+Mg(HCO3)2
(分步水解,主要是第一步,这里就不继续写了……)
所以将碳酸镁溶解到水中,十有八九会看到沉淀的。只不过不能因此就说碳酸镁就是沉淀。
初中化学微溶是溶解度介于0.01g-----1g的物质,
溶是溶解度大于1g,而不溶是溶解度小于0.01g。
注意:氢氧化钙可以形成溶液,也可以形成沉淀。碳酸镁也一样。
微溶也是溶,不过溶解比较少,氢氧化钙叫溶液是由于溶解部分也就是澄清部分(澄清石灰水)颗粒大小小于1纳米 (按照在液相中分散的颗粒的直径大小, 可把分散系分为 溶液、胶体和浊液(粗分散系) 他们的区分是根据颗粒直径大小的。 小于1纳米为溶液, 大于100纳米为浊液, 在1纳米和100纳米之间的叫胶体。)而碳酸镁的溶解度太小故称沉淀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370310.htm
溶解度 10g以上易容,1g-10g可溶,0.01g-1g微溶(如氢氧化钙),0.01g以下难溶
微溶是属于溶的。
氢氧化钙溶解度低,但是它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溶解的,可以形成溶液。而碳酸镁几乎不溶于水,也就不能形成溶液只能叫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