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大学填志愿有什么技巧吗?

2025-04-18 12:35:5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考前填志愿是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模拟考试、考生平时成绩和高考前的状态来确定。通过模拟考试让考生明确当前自己在本地区所处的位置,再根据这个位置来选择相应水平的学校。这种根据现在预测未来的方式不仅仅是考学生的硬件———分数,还考学生的软件,如自信、冒险、自我评估能力。而且,每位考生判断是不同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某学校某专业的报考人数就不会产生过于集中或过于稀少的现象。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能录取到满意的新生。但心理保守和发挥超常的学生可能会吃亏。考前填志愿有两个弊端。一是影响最后阶段的复习。因为志愿填报事关个人前途,同学们愿花工夫分析、研究,不可避免地对复习造成影响。二是盲目性大,失误较多。

  2.考后估分报志愿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考试情况来估分,再由教育部门划定估计分数线,考生依据估计分数线填报志愿。由于,考生估分存在误差,估分划的线又有偏差,那么估分填报的志愿相差就较大了。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干扰学生考试前的复习。这种方法对于学习成绩中等尤其是平时成绩不大稳定的学生较为有利,但估分后填志愿,一般会为自己留有余地,把志愿降低一点,且对估分过高或过低的考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使不少考生错失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

  3.分数公布后填报志愿,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兴趣,量体裁衣填报志愿。高分生与低分生都有明确的方向,报考志愿与实际录取悬殊不会很大,风险减小。但容易出现志愿扎堆儿现象,冷门专业更冷,热门专业更热,使某些院校(或专业)录取分数线猛涨,落榜率增大。另一个可能是造成“断档”,即由于某校上一年录取分数高,因而一些高分考生不敢报考,以致造成该校几个分数段没有考生。使这些高校招生压力加大,招生计划与实际填报人数差距拉大,导致调配生增多。

  由于不同填报志愿时间各有利弊,靠感觉、估考分、凭成绩填报志愿,孰优孰劣尚无定论

回答2:

估分要估准了。要我选我选省外的。不和他们在省内争名额。走出去还能锻炼自己。第二志愿要比第一志愿第一个档。要不第一志愿不要还有第二志愿还可以走。应该没问题。

回答3:

第一:你可以把那本2007年填报志愿指南前面几页的内容细读; 第二:你刚好压分,其实对好学校好专业把握性不大,但是也有学校因为招生计划未完成,而降分录取的,所以你最好填报冷门学院学科,争取到校再转系. 第三:几个比较好的网站,希望能帮到你. http://gaokao.chsi.com.cn/ http://edu.sina.com.cn/college/index.shtml http://app.edu.qq.com/CollegeInfo/

回答4:

  • 从2013年高考改革后已经不用估分报志愿了,所以有很多技巧。

  • 高考改革后,首先公布各省各个批次录取分数线以及你的高考各科成绩,报考学校时,学校会发一本历年各个大学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你可以将此与当年的各个批次分数线进行对比,基本得出今年你想要报考学校专业的分数线,在结合你的分数就可以选择了。

  • 此外还要考虑到各个学校专业的热门程度,如果太多人报考,你可能落选,还有就是外省招生时,所招生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认真考虑再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