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绿豆苗

2025-04-18 23:53: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绿豆进入苗期,尤其是雨季来临后,杂草生长速度快,耕地表面还易板结。为此,及时中期除草非常必要。一般要两铲三趟,开花结荚后不再中耕,避免机械损伤,封垄后及时拔除大草;

避免伤苗、伤跟,达到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减少蒸发、消灭杂草、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绿豆生长发育的目的。严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为了使绿豆群体分布均匀,应在第一片复叶展开前适当间苗,把过密多余的豆苗拔掉。做到间小留大,间杂留纯,间弱留强,有利于通风透光,合理利用土地、养分与空间。第二片复叶展开后定苗,按确定密度均匀留苗,实现苗全苗壮。 

扩展资料:

绿豆开花结荚是由下向上顺序进行,荚果也是自下而上渐次成熟,成熟期参差不齐。成熟的豆荚易爆裂,子粒易脱粒,应视成熟情况随熟随采收。种植面积较大的,则需一次收获。

应以绿豆植株荚果2/3变成褐黑色为适时收获标志。收获应掌握早晨和傍晚进行。采收的绿豆荚经晒干、脱粒、清选后即可入库储藏。

绿豆种子寿命较长,在良好储藏条件下6年仍可保持较高的发芽率,同时注意储藏库的通风,保持低温干燥条件为佳。

回答2:

绿豆枯萎病俗称死苗、烂腰、烂根等 ,实际上是绿豆的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和立枯病4种病害的通称。是绿豆苗期的主要病害,河南省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出苗后半月左右发生较重,一直延续到花荚期,轻者缺苗,重者点片枯死,造成断垄减产。这几种病害,能在绿豆植析上单独发生,或几种病害在同一绿豆植株上混合发生。其共同特点是患病植株地上部茎叶凋萎枯死,根茎维管束变色坏死。
(1)病害的识别:
茎腐病:一般发病率为10%-20%,侵染部位在主茎第一对单叶下,或根茎的中上部。表面产生不规则状的斑块,逐渐向纵横扩展,最后形成浅褐色的环形病斑,阴断了养分、水分的运输,地上茎叶因失水而萎蔫枯死。土壤潮湿时,病部表皮呈褐色软腐,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斑点,始花后,感病植株常出现主茎、分枝枯死现象。
青枯病:病菌侵染部分在根部,使根变为褐色或黑褐色。侧是很少,形似“鼠尾“植株表现矮小黄化,叶片由下而上渐次变黄、干枯、脱落直至整株死亡。病菌主要由土壤、病残植株和种子带病。在田间病菌借风雨和流水传播。在高温多湿或土壤黏度大和排水不良的地里发生较重。
立枯病:被害幼苗根及茎基部产生不规则病班,呈红褐色菌丝,茎内外产生棕色扁圆形子菌核。渐腐烂干枯,部份幼苗萎蔫而死,部份虽能生长,但长势很差,还有少数在子叶展开尚未展开前便死于土内。立枯病寄生广泛,在土内存活时间长,以菌核潜藏在土中越夏。
(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首要的防病措施。
轮作倒茬:土壤是这类病菌侵染的重要场所,与其它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倒茬,防治效果十分显著,一般2年-3年轮作一次。
增施无病肥料:对于土杂肥,要充分沤质,腐熟后施用,杜绝肥料传播途径。
加强管理:细心管理,谨防机械创伤侵染,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拔除病株,减轻为害。
药剂防治:用25%的多菌灵拌种,一般用种子重量的0.2%-0.5%,对茎府、根府和立枯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