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人很讲究结婚礼仪的程序和进行中的念喜歌,吉林地区所流行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后来汉人大量流入,他们也入乡随俗,婚礼亦采用满族的形式了。笔者访问了当地几位满族老人,并参阅皮福生、关德云关于满族婚俗的文章,现简述如下:
伯都讷满族人办婚礼要请“屯不错”做“知客”,也叫“知宾”,掌握婚礼的进行,并由他请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念或唱喜歌,或者就由知宾本人自当歌手了。这样的婚礼喜庆气氛特别浓重。
一、新人下轿。当娶亲的轿车来到大门外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歌手唱道:
鞭炮响,锣鼓喧,喜轿接亲回门前。新人下轿贵人搀,满院贵客仔细观。新娘长得似天仙,新郎接她下九天。
二、踏红毡。由一对男童各拿一块红毡放在轿前,两名年轻女子搀扶新娘下轿,走在红毡上。随着新娘的前行,将红毡往前倒换。歌手念道:
铺红毡,倒红毡,新娘轻盈迈金莲,脚踏火红和亲地,头顶湛蓝共有天。
三、跨火盆。来到火盆跟前,新人轻轻稳步跨过去。歌手随之唱道:
新人稳步火盆前,火神保佑过百年。新人轻盈跨过去,日子红火郎做官。
四、迈马鞍。这时新人来到屋门前放置的马鞍附近,歌手又唱,新人随歌声迈越。
洞房门前紫金鞍,鞍上驮有万贯钱。新人一步迈过去,金钱进家富贵年。
五、踩高粱上坑。新人进洞房要踩着高粱袋子上炕,取步步登高之意。这时歌手唱道:
新人俊美又苗条,脚踩高粱步步高,金盆玉水把脸洗,梳妆打扮给郎瞧。
六、拜天地。梳洗完毕开始拜天地,亦叫拜堂。仍由两名女子搀扶来到院中天地桌前拜天地。歌手先唱一段歌词,做为序曲。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祖先溯远长。拜完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入洞房。
拜堂是按喜歌唱出的程序分步进行的。拜堂由萨满主持,供桌上摆猪肘子和方子肉各一块,一碟三个酒盅,萨满手握神刀,在一、二、三拜进行中,用满语诵唱三段“阿察布密歌”(即合婚喜歌)。
三段歌词大意为:
选好良辰吉日,安排好结婚的席面;家里杀掉了肥猪,奉献给天上的神仙;请天神保佑你们夫妻生活美满,祝福你们无灾无难。
年过七十不显老,八十儿孙绕膝前,九十岁童颜鹤发,一百岁仍然体态康健。你们的儿女都很孝顺,兄弟妯娌亲密无间。
为父者宽厚仁慈,儿孙们忠孝为先;后昆辈辈胸怀大志,兴家产办大业日日高攀;升官发财出人头地,你夫妻荣华富贵,颐养天年。
萨满每唱完一段,便用刀切一块肉抛向天空表示祭神,大呼满语:“巴尼哈!阿布卡!”同时将碟肉一盅酒泼在地上,再呼满语“巴尼哈!纳!”意为“谢天谢地”。
七、喝交杯酒,吃子孙饺子,坐福。院内开始放席招待亲友。这时,新婚夫妇先喝交杯酒,歌手唱道:
喜酒交杯猛一喝,花被窝里体已嗑。
接着吃子孙饺子,歌手接唱:
子孙饺子吃得多,丫头小子生一车。
吃完子孙饺子,新娘复进洞房坐福。看看客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时,知宾偕新郎、歌手进入洞房,请新娘同新郎到席间拜席敬酒。歌手唱:
坐福坐得福满园,拜席敬酒福更全。新媳下炕手牵郎,敬酒说句祝吉祥。
八、夫妻拜席。新郎、新娘给亲友拜席敬酒时,歌手唱道:
知宾的,头前走,先劝菜来后敬酒。东家的菜,师傅的手,我代东家敬亲友。
手捧喜单眼留神,头杯要敬至亲人。双杯人人都喝了,两家至亲两家好。
我领新人来敬酒,说东道西尽献丑。吃好喝好心欢喜,高高兴兴在一起。一拜一切都顺利,二拜双方都满意,三拜桃园三结义,四拜四季大吉利,五拜五福喜临门,六拜六合报春晖,七拜七星高空照,八拜八面有神威,九拜九九八十一,十拜十全十美小夫妻。
拜亲友喜歌:各位贵客多喝酒,酒不喝好不能走。人逢喜事千杯少,你能喝多少喝多少。
拜媒人喜歌: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保一媒来可增十年寿,保十媒能积万年春。
拜厨师歌:敬师傅,谢师傅,师傅手艺不一般,山珍海味花样全,煎炒烹炸味道鲜。刀切丝,刀切片,刀工精细人称赞。过油肉,炸肉丸,色香味美惹人馋。八宝粥,旗人餐,香甜爽口不简单。十个厨师九个甜,一个不甜还忘了放咸盐。饭菜讲究色香味,师傅美名天下传。
东家二老给亲友敬酒歌:高朋满座好亲友,东家二老敬杯酒,照顾不周多担待,酒足饭饱您再走。欢天喜地都高兴,天长地久真亲友。
新婚夫妇拜二老喜歌:共祝阿玛和额娘,福如松江水流长,寿比长白不老松,二老恩情永不忘。
席间,知宾或歌手,见势还要插唱几句。比如:见哪桌喝酒不多气氛沉闷,便唱:
喜酒不醉人无眠,刘伶醉酒成神仙。
见哪桌酒喝得太多,大喊大叫有耍酒风的样子,便唱:
宋江杀了阎波惜,烧酒不是好东西。
以上满族婚礼习俗延续了多年,后因汉化渐深,便逐渐淡化,程序遂减,喜歌乏味而逐渐消失。现在看来这些文化遗产值得重新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新的内容和形式,重新使用,而使婚礼更具民族特色。
满族婚俗
旧时满族婚姻极重门第,尚双数,婚俗也较为繁杂,一般过程是: 1.相亲,包括提亲、相看、换八字帖;2.下定,包括放小定(下小茶)、放大定(下大茶);3.成婚,包括择日、过礼、口(帖)请、发妆、娶 亲、婚礼;4.回门,包括拜祖,认亲、住对月等。现多已移风易俗,新事新办,但部分传统婚俗在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仍有保留。
箭射新娘 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 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 "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 角虚射四箭。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吃子孙饽饽 满族传统婚俗之一。新郎新娘结婚当日行完各种礼仪后,需吃子孙饽饽(水饺)。子孙饽饽惯例由女家预备,由送亲太太随嫁妆送至男家。它比平日所食水饺略小,饺馅由猪肉、葱、姜、油等配制而成,饺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弯月型。还有一种俗称饸子,需做两个,取其夫妻和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