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石刻是哪种动物,并且是它南京市市徽

2025-04-01 21:18:5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貔貅

回答2:

是不是貔貅啊。

回答3:

在江南大地上,有一座座高大的精美的石兽雕刻,它们雄浑魄丽、流畅生动、蓄势待发,乃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他们的艺术价值可以和同时代的北魏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相提并论。它们就是驰名中外的南朝陵墓石刻。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还有游览者看过南朝陵墓石刻后,无不被这些屹立千年的古代石刻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所深深震撼,甚至称这些石刻为完美的物体。
  南朝(公元420年-479年)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与北朝相对的南方偏安政权,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时期。历史学也把南朝与东吴、东晋并称为六朝时期(指南方)。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多个政权交替,时局动荡,争战不断,也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期。
  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的道路。设立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便称神道石刻。由于神道石刻只有帝王和王侯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中国的雕塑艺术源源流长,只有在封建社会皇权至上的年代,才能产生像这样近似完美的雕刻艺术品。这些岿然长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统称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苏省境,就目前所能见到的石刻来讲,共有33处。按地区划分,南京11处,南京江宁区10处,句容1处,丹阳11处。以时代区分,宋1处,齐8处,梁 13处,陈2处,具体时代失考的石刻9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石刻、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刻、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陈文帝陈茜永宁陵石刻、萧宏墓石刻、萧秀墓石刻、萧恢墓石刻、萧谵墓石刻、萧融墓石刻、萧绩墓石刻、萧景墓石刻、萧正立墓石刻,另有失考墓石刻多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三种:天禄、麒麟与辟邪。三种石兽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纵步若飞,似能令人听到其行走的脚步声,神态威猛庄严。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天禄顶部雕饰双角,麒麟为独角,而辟邪则无角。天禄又称“天鹿”,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与“大命”和“禄位”有关,因而古代最高统治者将其置于自己的陵前,既是禄位的象征,又是天命所归的反映,以显示其尊贵。麒麟也是我国古代被神化的一种兽名,其形象出现很早,在河北省平山县战国初期的中山国国王墓中就出土过一件错银双翼铜制麒麟,距今已2500年。麒麟是我国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一,也有称为“符瑞”的,因为它“不折生草,不食无义”,因而被视为“仁兽”。天禄和麒麟也统称为麒麟。它的出现,往往被附会为圣贤的降生,是太平盛世的表现,故而被南朝统治者置于墓前。辟邪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记》和《后汉书·灵帝纪》从它的形象与命名来看,当为辟除邪恶而设。把这些象征性的石兽放在墓前,一方面作“守护”墓主之用,另一方面无疑是显示墓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成为万民共戴的至尊。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与麒麟仅见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不能随意僭越更改。
俗话说:“丹阳的麒麟,南京的辟邪”。这指的是丹阳的萧氏家族成了齐、梁两代的帝王,皇帝死后,不忘叶落归根,纷纷在故乡丹阳建陵安葬,按照帝陵的礼制,镇墓神兽为天禄、麒麟。而南京多为齐、梁两代的王侯墓,其陵前镇墓神兽为辟邪。所以,天禄、麒麟便成了丹阳的象征,辟邪就成南京的象征。在南京市和丹阳市的入城处,分别有一座麒麟和一座辟邪的巨大现代仿制铜雕,在南京到处都能看见以辟邪为装饰的商标、纹样和仿制石雕,甚至南京市的市徽就是以辟邪为主的图案。
  

回答4:

貔貅 传说中一种只进不出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