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枪的有托和无托有什么区别?

2025-04-09 18:40: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两者外形有明显区别:

    有托步枪就是有明显的枪托,

    无托步枪,去掉了传统的枪托,把机匣放大,直接以机匣抵肩。这种结构实质上是将机匣及发射机构包络在硕大的枪托内,握把前置,弹匣和自动机后置,从而在保持枪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全枪的长度。这是无托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

    一般来说,无托步枪长度、重量都小于有托步枪,而且射击精度更高,但瞄准具比传统步枪高,而且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射手眼睛在抛壳窗后上方,射击时溢出的火药燃气刺激眼睛;二是不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发挥火力,例如利用右墙拐角进行反手射击;三是后置弹匣往往受射击阵位限制,仰角或俯角射击不便等等

回答2:

无托步枪的击发部分位于枪尾部,枪托部分。将枪托部分利用起来,与有托枪比同样长度下可容纳更长的枪管,提升枪支的精度。而且枪管增长,枪管内保持压力的距离也增长,可使更多动能集中到子弹上,可延长射程并提升子弹威力。不过无托枪的扳机是通过导杆和阻铁相连,传递距离大,相对有托枪所面临的阻力较大,而且导杆较易变形,遇到磕碰等情况易弯曲,容易出现故障。所以目前无托枪的使用还存在争议。说实话,有托步枪与无托步枪枪托长度的差异,很多人都知道。一般的比较结论是基于有托步枪而言的。也就是说有托步枪的扳机距离枪托底板的距离多为310~350毫米之间,相比之下,无托步枪的此距离多处于370~410毫米之间。这么一比,两大构型之间的差距平均就是70毫米左右,从数字上来比较,这70毫米已经很可观了,说无托步枪“枪托”偏长不利于使用,还真是那么回事。
但是,仔细琢磨一下所有有托枪,我们会发现有托枪的重心几乎全部位于扳机前方,这就以不同程度的重力矩对举枪瞄准产生不利影响。顺着这个缺点,我们继续往下分析。至少,我个人觉得有托枪的枪托短些对降低重力矩的影响是有好处的,这样可以降低双臂的负担,但是无法彻底避免。一些有托枪的重心靠前程度不明显,其实枪托也可以做长些,我个人感觉不超过350毫米都可以接受。当然,前提是不干扰对长弹匣的操作,而且这个350是人体适应平均值,不代表最佳平均值。
对比有托枪重心靠前的“缺点”,无托枪的重心位置明显好得多,所以,无托枪的“枪托”长度稍微偏长其实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问题在于“枪托”长了,长弹匣距离地面就近,不利于操作,且人体在卧姿时为进行瞄准,身体放得更低,头部却必须靠在高大的机匣上方,不利于保持头部姿势,更容易疲劳。所以,无托枪的“枪托”长度,总的说来也需要短些好。目前短些的好象就是370毫米,好象是新加坡的SAR-21,我个人认为能做到这个数值就是个不错的进步。国内早在1980年也得出结论:“应减短为375毫米左右。”
目前看来,我国的95枪族,由于仍然采用弧形弹匣,所以已经很难缩短“枪托长度”,即使目前改进至95-1,尺寸上的人机工效也没有改观。95本身机匣长度确实够短了,再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年朵英贤的参选方案里的5.8直弯直弹匣是个较好的改进途径,这样就有机会将原本395毫米的数值缩短到370毫米左右,还可以带来其它的收益:扳机前方依然可以保留小握把,且容纳更长的附件问题也不大,整枪重心位置会比老款更加合理。

回答3:

无托步枪是指去掉了传统的枪托,直接以机匣当枪托,以机匣进行抵肩射击的新一代突击步枪...

与“有托”步枪比起来,“无托”步枪的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结构紧凑,机动性强。“无托”结构可使步枪的枪管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使全枪总长度大大缩短,以有效提高武器的机动性,尤其适合于在狭窄空间和复杂地形条件下作战。二是射击精度好。三是便于快速出枪,枪的握把前置,一般位于全枪的中部,并在靠近枪质心的位置。如此非常利于应急时单手快速出枪射击。四是便于枪榴弹的插装。“有托”步枪长度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射手插装枪榴弹时动作幅度大、隐蔽性差。而“无托”步枪长度大多在800毫米以下,插装枪榴弹时非常方便。

“无托”步枪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战术运用受限制。“无托”步枪的枪管轴线与枪托的主支撑点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种直枪托形状,使得武器的瞄准基线要比采用弯枪托的“有托”步枪高出许多,因而射手射击时的头部暴露高度就大。此外,“无托”步枪还存在腰际射击时不便夹持;拼刺时枪身太短、后手握持不便等战术运用中的问题。二是人机匹配不够完善。由于在使用“无托”步枪射击时,射手的脸部必须贴近弹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药燃气味刺激射手眼睛及左撇子射手操作不便等问题。三是战场适应性有弊端。“无托”结构不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发挥火力;弹匣后置不便于实施仰角或俯角射击。四是整体结构不尽完善。“无托”结构使枪的长度缩短了,但枪的高度和宽度却增加了,武器稍显笨拙。尤其是前置的握把,造成扳机与枪托底板的平均距离长达400毫米左右(“有托”步枪的距离一般为300至350毫米),导致射手在据枪时两臂前伸的距离偏大,身材短小的射手使用时,显得比较吃力。

回答4:

无托枪:优点是便于携带、便于行进间射击及立姿射击。
缺点是不便于精度射击。
有托枪:优点是便于精度射击,便于控制射击角度及射击速度。
缺点是行军中不使携带,增加士兵负重量。
其实无托枪并非无托,大多数无托枪是折叠式的。

安全系数:步枪有时因为枪管堵塞可能产生爆膛现象。这时有托枪因为射手离枪膛距离较远,所以对射手的伤害比较无托枪小。这种现象在中央台军事频道的
《军中第一枪》可以找到证据,射手在一次射击实验中就发生意外事故,当时他的射击项目是机枪,有托,这时射手脸部受到重创。如果当时是无托枪,射手恐怕受
的伤将不只这样。基于对射手安全和心理上的考虑,有托枪优于无托枪。美国的卡宾枪恐怕都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不采用无托设计。
  
射击
稳定性:枪手射击时基本是两种姿势:一,托肩射击,枪托紧靠肩部,射手脸夹靠近枪上,眼睛与枪管水平于同一直线。这时有托枪与无托枪设计原理一样,恐怕都
没有各自的特点。射击精度恐怕就看射手的水平了。二、如电视中的英雄,手拿机枪,靠近腰部。在运动中满目扫射。本人觉得这种射击方式有两个缺点,1:精度
不大,简直就是浪费子弹。只能说在运动时突然遇见敌人的一种无奈射击,多少有点掩护的作用。2:本人被击中的几率机大。自己处于运动中,身体的简直就是给
对方当枪靶。所以这种射击恐怕只有在电视中,为了视觉效果,特别是为了表现英雄的高大形象,导演的一种无知表现。在这两种,射击方式中,有托枪与无托枪区
别不大,但无托枪因为枪身较短,对于无经验的射手恐怕还是有点优势。对经验丰富的射手,两者区别不大。
  
灵活性:无托枪优点较为
突出,其枪身短。在巷战这样的近距离作战中,无托枪比有托枪更为灵活。并且无托枪在换弹仓时,恐怕比有托有优势,所以对于需要象房屋突击,近距搏斗的特种
部队来说,更需要无托枪。美军因为害怕伤亡,其陆军部队在遇到交战时,都是呼叫空中支援火炮火支援,所以对近战要求不大。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发现萨
达姆的两个儿子时,仅对付保镖,就呼叫直升机掩护。本人觉得此时陆军只是作为观察员。所以美军没有设计无托枪。连冲锋枪都少。
  
重量要求:大多数人认为无托枪因为没有枪托,肯定比有托枪更有优势。本人觉得未必,现在枪托已经采用复合材料,并且是空心的,恐怕未必会比无托重多少。而
对于现在的机械化部队来说,行走时间已不重要,作战时,如果与对手的标准一致,枪手在打死对手后,可能可以利用对手的子弹。(这个当然要在有把握的时候)
并且部队供应充足。恐怕射手多带几颗子弹的意义不是很大。反而有托枪因为枪托空心,里面可以装用一些必须品。如美军特种部队使用的ss--(型号本人记不
住)卡宾枪就设计放有目镜卡座、擦洗步枪的设备等。恐怕有托枪更具优势。
  
携带问题:携带分两种:1、无敌情时(及大部队行军)一般把枪横放与背包上,有托因枪身长,对队列有些影响。2、有敌情时(及作战时),有托与无托因都设计有提把,并不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