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系统的讲解一下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

2025-04-17 17:34:5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中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以下是相关试题及讲解一、选择题1、(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A.兔的褐毛与长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小麦的高秆与大麦的矮秆 D.鸡的毛腿与光腿2、(2010·福建龙岩一中高三第三次月考)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C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3、(2010·江苏仪征市高三期中)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C A.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B. 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 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4、(2010·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如果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DA. 全部是褐色 B. 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C. 褐色∶黑色=3∶1 D. 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7、(2010·福建泉州七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上)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由①②可知黄果是显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隐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F1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8、(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一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应是 ( D )A.全都是黑色的 B.3只黑色的、1只白色的 C.黑色、白色各两只 D.以上可能性都有 9、(2010·福建惠安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D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10、(2010·福建泉州七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上)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比为l∶l 11、(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C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 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 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 12、(2010·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上)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D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13、(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14、(2010·福建惠安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D A.甲 乙 B.甲 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甲、乙乙 15、(2010·福建泉州七中高三第二次月考上)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是( D ) 16、(2010·福建惠安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A.3∶2∶1 B.1∶2∶1� C.3∶5∶1 D.4∶4∶1 17、(2010·福建厦门六中高三期中上)为了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某同学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记录组合后,将积木放入另外的容器中,这样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统计结果是,DD∶Dd∶dd=10∶5∶5,该比例不符合正常的结果。对上述做法,你认为应该改变的做法和理由是( B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积木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抓取时应闭上眼睛,并充分摇匀;保证基因的随机分配和配子的随机结合D.将一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一半,另一桶数量不变;因为卵细胞数比精子数少18、(2010·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进行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AA. 3∶2∶1 B. 1∶2∶1 C. 3∶5∶1 D. 4∶4∶119、(2010·江苏仪征市高三期中)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C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20、(2010·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若n代表研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对数,则2n代表( )A.F1的表现型种类数 B.F1形成F2时雌雄配子的组合数 C.F2的基因型种类数 D.F2的表现型种类数 21、(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白化病男子结婚,他们的儿子患病的概率是 BA.1/2 B.1/3 C.1/4 D.1/622、(2010·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香豌豆中,只有当A、B两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开红花,一株红花植株与aaBb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此红花植株自交,其红花后代中杂合子占( )A.8/9 B.9/16 C.2/9 D.1/9 23、(2010·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自交,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F1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B.F2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D.黄斑是隐性性状 24、(2010·福建长泰一中高三期中)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能适用哪些生物( D ) ①噬菌体 ②乳酸菌 ③酵母菌 ④蓝藻 ⑤食用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25、(2010·福建长泰一中高三期中)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向日葵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D ) A.1/8 B.1/6 C.1/32 D.1/64 26、(2010·福建惠安高中高三第三次月考)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B ) A.3/4 B.1/4 C.3/16 D.1/16 ………………(见 http://wenku.baidu.com/view/23ec4f1ca300a6c30c229f81.html) 1、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2、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代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无尾。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3、对某区域一个种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假设该种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那么,理论上这个种群中Aa这种基因型的频率为
A、0<=N<=100%
B、0C、0<=N<50%
D、N>50%
1.B
题目问的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而不是问如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C是现象,D是验证,而不是实质。
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后期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比为1:1.

2.D
根据题意可知,猫的无尾是显性,有尾是隐性。又因为无尾猫自交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无尾猫中无纯合体,只有杂和体。
也就是说,无尾猫自交即Aa×Aa,则产生的受精卵为AA:Aa:aa=1:2:1,但因为A类型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即所谓的胚胎致死故后代中无尾猫为2/3,有尾猫为1/3。
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因为Aa×aa,则后代中Aa和aa个50%。31)代入法,选择题嘛.
A 0.5 a0.5 2Aa=0.5
A 0.9 a0.1 2Aa=0.18
答案不会为0,因为题目是说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所以A,a都不为0

2)列方程A+a=1 A^2+a^2+2Aa=1
2Aa=1-a^2-A^2
a=1-A → 2Aa=-2A^2-2A
2Aa<=0.5 (一元二次的最大值)
2Aa>0,所以选B

回答2:

事实上,这也是1个普遍存在的最基本的遗传定律,这就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由于有些遗传疾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这类遗传病在通常情形下很少会出现

回答3:

你可以看看高中的课本,讲的比初中详细啊,我们山东的课本是必修2来吧?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