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不是很了解近视手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批准将该公司的i-LASIK(intralase飞秒+tk)技术用于美国宇航员。NASA的决定是基于广泛的军方临床数据而来,AMO’s Advanced CustomVue(波前像差技术)和the Intralase ?Method(飞秒激光技术)的联合保证了极高的安全性和视力。达芬奇刚投入市场的吧,你最好还是做intralase飞秒了,航天员都可以做的,你还怕啥呢
有关专家认为,激光治疗近视眼能不做的,尽量不要做,一定要做的也不要临时“抱佛脚”。为确保安全和有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要求患者术前屈光状态稳定,矫正视力达到0.5以上。据此,接受手术的最佳年龄应该在25岁至35岁,18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期,眼睛屈光度不稳定,若盲目接受手术,一二年后视力极有可能回退,严重影响预期的疗效,功败垂成.
另外,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最早是1985年美国医生开始在临床应用的,近年来发展迅速,九十年代初传入中国,从临床应用到现在也不过短短21年的技术,要看出有没有后遗症还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手术之后,可以碰水也可以游泳,对日常生活并无大碍.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选择用中药“清视明目近视组合”治疗。没有副作用的。,在以后,经过科学论证,实践的检验证明激光治疗没有问题的话才考虑用此方法.在手术的过程中和手术之后容易出现以下并发症:
1、角膜瓣偏离中心,角膜瓣对位不良,角膜瓣皱褶,角膜层间碎屑或血液残留;
2、激光切削偏离中心,角膜刀切穿角膜;
3、术后终生性眩光和眩目:在高度数近视较多见,看东西时有光晕;
4、欠矫或过矫:此种情况出现将要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效果不很理想;
5、视力反弹:特别对高度近视的患者,术后几年视力开始下降;
6、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做手术后达不到配眼镜时所能达到的视力;
7、阅读困难,干眼症,角膜敏感性下降,疼痛;
8、不规则散光:几乎所有病人在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散光。
9、角膜感染,弥漫性层间角膜炎,角膜中心岛的形成:
10、角膜周边变性或瘢痕的形成,角膜中心色素沉着。
与板层刀相比,早期飞秒激光刀(如Intralase)也存在不足:1、制瓣的时间过长 如用板层刀施行角膜瓣制作,仅需3~5秒即可完成。用早期飞秒激光刀(如Intralase)制瓣,约需1分钟,制瓣时间太长,易造成较大的角膜损伤,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2、角膜负压时间过长 板层刀负压吸引眼球仅需5秒左右,而早期飞秒激光刀(如Intralase)负压吸引眼球需1分钟左右,长时间负压对眼球的远期影响深远,可能造成眼底和玻璃体损伤,不利于术后恢复。 3、制瓣后等待的时间过长 板层刀制瓣后无需等待即可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瓣切削。而早期飞秒激光刀(如Intralase)切割完单眼角膜瓣后,仅进行瓣内碎屑与激光能量释放就需要长达15分钟的时间,这样大大延长了整个手术时间,也就使得对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的几率增加,造成准分子激光的准确度及安全性下降,增大手术并发症的几率。作为早期传统飞秒的代表——Intralase,目前已经更新至第四代,据称第五代也快进入市场。他们通过各种尝试,尽可能弥补这些缺陷,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诸如:制瓣后不能直接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飞秒激光制瓣后需更换到另外一张手术床上进行准分子手术、制瓣后患者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等待等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相对于达芬奇飞秒激光则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