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 白居易 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这年七月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诗文解释: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一二句中的“瑟瑟”指碧玉而不是“萧瑟”之意,这两句写出了傍晚江面红绿交映,波光粼粼的绚丽景象,并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三四句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对露珠和月的比喻给人强烈的美感。面对如此美丽的秋江晚景,诗人不由得诗兴大发,吟出了对眼前奇景的喜爱之情。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正由于它们显示了一个时空位移的运动过程,这就暗中点出了诗人游览时间之长和兴趣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