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为什么要举那么多旗子?

2025-04-06 11:27:3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看古装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双方军队在打仗的时候,许多士兵都举着旗子,而且这些旗子都是大将的姓氏等,那么在古代打仗为什么要举那么多的旗子呢?

在“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的冷兵器时代,要想在战场上有效指挥“大兵团”作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能够有效指挥作战,于是就发明了旗帜这种通讯工具。

古代的军队也是有编制的,以 商代开创的“什伍”的编制来讲:

商周时期军队的核心是战车,1辆战车及其配属的步兵合称“乘”,是最小的编制单位。

按《司马法》的说法:每乘,3名上车作战,7名在车下作战,徒役20名。

每5乘编为1队,由仆射指挥;每两队由“官”指挥;每10队编为“卒”,由“卒长”指挥;每2卒编“师”,由“师氏”指挥。

那么这些旗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 通讯工作--旗语

古代打仗不像现代有高科技通讯设备可以用,所以旗子就是古代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同的旗子、旗子的组合代表不同的意思。

在冷兵器时代,传递信息的方法有限,如何让士兵准确、快速的接收到将令就是一个难题,毕竟出征的时候,士兵那么多,总不能用喊的吧,分贝再高也传递下下去。

有的电视剧中会有传令兵,将命令一级一级的传下去,但这也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在瞬间万变的战场上。

由前面我们介绍军队编制知道,大军是由各个小分队编组而成,每个组都有相同的各式旗子,当最前面的旗手接到命令后,就会树起相应的令旗、后面的部队依次执行,这样就很好的将命令传送下去,而且速度快、准度度高。

2. 排兵布阵

打仗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而不像打群架,一窝蜂就冲上去了。所以排兵布阵的时候,就需要靠旗语指挥了,主将在牙旗下发号施令,各部将领得令后挥动旗语,士兵准备布阵进攻,再配合以鼓声,士兵在号旗的带领下冲锋杀敌。

3、振奋士气

北宋时期,辽国入侵,宰相寇准主张宋真宗亲征,当宋真宗出现在澶州北城门楼时,城上的士兵,看到皇帝的旗帜时,“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4、军队标志,旗子即军队

很多电视剧中会有“设疑兵、空城计”的桥段,难道古代的将领就那么笨,看到旗子就不敢走了。

其实并不是,而是担心旗子正面是士兵。

具体说来,古代中国军队的旗帜大致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牙旗

“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牙旗是军队中地位最高的旗,古代出征祭旗就是祭的牙旗。

牙旗上多绣着主帅的姓氏,如曹操的“曹”字。

打仗时,牙旗在哪里,表示主帅就在哪里,一旦牙旗被毁,就代表主帅阵亡,将全军崩溃。

将旗

在战场上,军队分为五大营,即前营,中营,后营,左营,右营。

将旗代表将领,只要将旗在士兵就会拼死冲锋杀敌,作战时,士兵要拼死保卫将旗,一旦将旗被砍,这支部队就不复存在了。


号旗

当军队冲锋的时候,号旗到哪里,士兵们就冲向哪里。每个小分队都会携带号旗,主将可以根据号旗判断部队的进攻线,号旗上一般会有国号,防止混战时,误伤友军。

阵旗

古人作战讲究阵法,而旗帜是阵法的核心关键,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五行军阵”,后世的许多阵法、阵旗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来,融合了五色、五旗,变化无穷。

联络旗

联络旗主要用于行军的时候,前军与后军的联系。联络旗共有5种颜色,分别是青色、红色、白色、黑色、黄色。

当前军在行进的过程中遇到山林阻碍时,需要开道便会举起青旗。

而遇到危险地势,容易有埋伏的地方时,便举起红旗;

遇到河流,便举起黑旗。

前路一马平川,举黄旗。

原地休息举白旗。

旗是我国伟大而又英明的华夏祖先发明的最早的通讯工具,旗的出现,让部队能够有效进攻。

回答2:

因为旗子是一个标志,士兵看到了旗子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可以振奋士气,让军队更加团结一致进行抗敌,所以这样

回答3:

因为这样显着更有气势,可以震慑敌军,在气势上压过对方,所以会举这么多。

回答4:

那时候打仗不如现在有电话那么便捷,是通过旗子发布特定的旗语来指挥军队作战的

回答5:

古代打仗,为何要举那么多旗帜,而这些旗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