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呢?

2025-04-17 13:26:1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李世民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君是第一位的,处于主导地位,臣是第二位的,处于从属位置。

当君需要时,这种关系就可以存在,臣子就显出价值,当君不需要了,这种关系可以随时解除,臣子的下场随君主的好恶而定。

李世民做为一代名君,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能“虚心纳谏”。

封建时代,做为拥有无上权威的帝王,能听进去反对的意见也属不易。而做为臣子,敢于实话实说更属难得。

魏征原有太子李建成的幕僚,玄武门之变后,为李世民俘获。鉴于魏征的才学和忠心,李世民将其收为已用。

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每当有重大政治决策时,李世民都要听取魏征的意见,而魏征也每每直言不讳,李世民也多能听取采纳。

也有几次,魏征与李世民的圣意相左,魏征犯颜直谏,弄的李世民也很没面子。一次,在朝堂之上,魏征又“顶撞”了李世民。李世民退朝回到后宫怒气未消,说到“会须杀此田舍翁”。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早晚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见此马上拜向李世民祝贺,说到:"我听说,古代只有明君,才有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

今天,魏征能这样,说明皇上当是明君了。至此,李世民猛然醒悟,魏征此举都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这是忠正之臣的所为呀!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

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总结两人的关系,当为古代君臣中当然,关于书中记述的这些历史典故,我虽然不完全认可胡适先生说的,历史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他的这句话对我还是影响颇深!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里面必定充满了刻意的扭曲与粉饰。

因此,书上的历史已注定不是客观事实与真象了。所以,古今多少事,我们也只能是当作一段故事去笑谈听了。一家之言,敬请斧正。 

回答2:

魏征直言敢谏,李世民听取意见,李世民和魏征的关系,可以说是历史上皇帝和谏臣之间的君臣典范。

回答3:

唐朝的宰相权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制约着皇帝,而魏征就是李世民时期比较有名的宰相,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回答4:

一个是千古明君,一个是千古忠臣,魏征在为建成效命的时候,他是想杀死李世民的,所以魏征对于李世民而言,其实是一个仇人。但是李世民却不顾前嫌,愿意重要,在得到重用之后,魏征也是真正的卖命

回答5:

是惺惺相惜的君臣,他们互相成就对方,一个忠心劝言,一个从谏如流,相互敬重,共谱一代君臣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