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主要有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等。前负荷是指在肌肉收
缩前就加到肌肉上的负荷。它使肌肉的收缩在一定的初长度情况下进行。后负荷是指肌肉开
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它不能改变肌肉的初长度,但能影响肌肉缩短的长度和速度。
(一)前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观察到,如果逐渐增加肌肉收缩的前负荷,肌肉的初长度即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所
产生的张力也逐渐增大。当前负荷达到某一程度时,肌肉收缩张力达到最大;如再继续增加
前负荷,肌肉收缩张力则随前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能使肌肉产生最大张力的前负荷,称
为最适前负荷。最适前负荷时的肌肉初长度,称为最适初长度。
研究表明,当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时,肌小节的长度是2.0~2.2ttm。这样的长度正好使
粗肌丝和细肌丝处于最理想的重叠状态,使收缩时能发挥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多,从而产生最
有效的收缩。肌小节的长度大于或小于2.0—2.2btm时,都将使能够发挥作用的横桥数目减
少,收缩张力减小(图2-16)。骨骼肌在体内的自然长度,相当于它们的最适初长度。
(二)后负荷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表明,如果当肌肉作等长收缩时逐渐增加其后负荷,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将随之
增大,而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却逐渐推迟,缩肌小节长度(P”)
图2—16 不同初长度时粗、细肌丝重合程度和 产生张力的关系示意图
用肌小节在不同前负荷时粗、细肌丝相对位置的改变,来说明不同前负荷时所产生的主动张力的不同;
在箭头1所指的初长度时,每个肌小节中两侧细肌丝伸人暗带过多,互相重叠或发生卷屈,不利于与横桥
间的相互作用;在箭头2和3所指的情况下,肌小节中全部横桥都可与细肌丝相互作用,产生出最大主动
张力;在箭头4的情况下,细肌丝全部由暗带被拉出,失去产生张力的条件短的速度和长度也逐渐减小。当后负荷增加到某一数
值时,肌肉缩短的长度和速度都等于零,但产生的张力则达到最大值。反之,如果后负荷逐渐减小,则肌
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逐渐减小,但肌肉开始缩短的时间愈来愈提前,缩短的速度和长度也愈来愈大。从
理论上讲,假如后负荷减小到零,肌肉的缩短速度将达到最大。
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后负荷,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正变;而肌肉缩短的速度和
长度则与后负荷呈反变。如果将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肌肉缩短速度两者的关系绘制成曲线,称为张力—速
度关系曲线(图2-17)。张力的最大值以户。表示,理论上肌肉缩短速度的最大值以y一表
示。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呈双曲线形式,表示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和缩短的速度之间成反变
关系。 ·
(三)肌肉收缩能力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前、后负荷都无关的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和内在能力。体内有许多
因素能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如缺氧、酸中毒、低h2’、能源物质缺乏等,可削弱肌肉收缩
能力;而Q2’和肾上腺素等体液因素,则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收缩能力也受神经系
统功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增强肌肉收缩能力。
一: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是否发生影响
二:运动单位募集 单位时间募集的多少,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低
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一般认为是肌丝滑行学说
四:肌收缩的初长度 约为静息长度1.2倍,最易产生最大肌力
五:肌收缩的张力与速度的合理配置才能产生最大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