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要控制力量。手指高抬、落下,为了把琴键敲出声音。钢琴的功夫完全在手上,要做到非常细腻。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下键的一瞬间的把握。敲击的强弱,不仅改变音量,还会改变音质,因为物理波形的振动会发生变化,不仅仅是幅度变了。 八十年代的电子琴、和现今五六百以下的玩具琴,没有力度变化,那时的教学也不规范,所以大多数学生错误地去“碰琴键、摁琴键”而不是“弹电子琴”。后来随着电子琴有了力度键、教学规范化、各大音乐学院电子琴专业的兴起,才有了改观。 电子琴的力度键没有钢琴那么大。因为它除了要模拟钢琴的演奏之外,还要模拟很多长笛、提琴等温柔乐器的演奏,一味地把键盘做得很重对演奏其它音色不利。所以就轻一些。但是同一个人在电子琴上演奏音符的速度应该是能快于在钢琴上的演奏速度的。 所以,完整的电子琴演奏,下面应当配一个力度踏板(最好还有一个延音跳板。但这不属于手法,所以在此不讨论了)。靠手的力量变化和脚下的前推、后收来共同控制力度的改变。 好一些的电子琴的力量也不仅仅是音量,而也跟音质有关。比如说SAX,轻弹只有吹气息声,中弹有气息声,也有乐器的音色,重弹还会多出喉音。在此只是举个例子,好的电子琴同一个音色靠力度不仅仅是这三种变化,而是可能达到十余种。 所以各有千秋。好的电子琴演奏员他也会自觉地练习钢琴。 立式电子琴还有脚键盘(除了跳板之外还有大个儿的键盘),除了手弹之外还要脚踩,所以只讨论手法还不够。不过它就不属于这个问题了。就不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