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高温加热后,营养价值就会降低,其原因是高温加热可使油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被破坏。同时,因氧化还使脂肪酸受到破坏。经高温加热的油,其供热量只有未经高温加热油的1/3左右,而且不易被肌体吸收,并妨碍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吸收。
如果食用油经过反复高温加热营养价值损失就更大了,不仅降低营养价值,而且这种油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为高温加热会使油中的脂肪酸聚合,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产生很多脂肪酸聚合物。这种物质能使肌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注意事项:
1、食用油根据不同类型的油轮换着吃,或者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油,根据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油。
2、需要注意食用油的保质期一般只有半年左右,从打开盖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氧化酸败的过程。建议大家尽量购买小包装,最好3个月内用完,并且应当避光保存、远离灶台。
3、无论使用什么油做菜,都要注意不要“冒油烟”,冒烟说明油的温度已经很高了,容易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也容易产生有致癌风险的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用油可以反复加热吗 使用食用油常见误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食用油这样吃更健康
们都知道,煎炒烹炸样样离不开食用油。炒菜的时候,锅里多放油,味道会更好。可是,食用油对我们的影响可不止是调味。它还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油脂的化学名称叫甘油三酸酯,在有机化学分类中被归入“酯类”,是甘油(丙三醇)同三个脂肪酸结合的产物。它是人们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为人体提供热量的最重要物质之一。人们食用油脂,主要是摄取其所含有的脂肪酸,它们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后一类中的亚麻酸、亚油酯,以及花生四烯酸是唯一存在于油脂中的脂肪酸,也是人体中的“必需脂肪酸”,人类只能从油脂中摄取,而不能通过其他物质在体内合成,缺少了它们,人体发育就会缓慢,乃至多病.
食用油可以给人体提供热量和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体内缺乏它,就会出现皮肤粗糙,胶屑及头发干脆易落等等现象;相反,如果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供应充足,皮肤就光滑润泽,头发乌亮,容颜更加美丽;所以人们又称不饱和脂肪酸为“美容酸”。
食用油还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如果缺少了这些脂溶性维生素,人体健康会受到很大影响。
很多人认为,食用油可以起到调味的作用,所以,什么油好吃,什么油香,就应该选什么油。针对这种观点,营养专家指出,把食用油当作调味料是人们使用食用油的一个重大误区。食用油是人体吸收脂肪成分的主要渠道。人体每天所需的脂肪成分70%来自于食用油。选择什么样的食用油应该更多地从饮食营养的角度去考虑。油的营养价值高低是以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少而定,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营养价值就越高。植物油中的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棉籽油、芝麻油、花生油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就少一些。 食用油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可是如果长期错误用油,可能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食用油,对我们的健康很有意义。
食用油怎样吃油更科学
现在很多家庭开始注重饮食营养,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肉。但是大部分家庭烹饪蔬菜的方法是以炒菜为主。为了使炒出的菜味道更香,不少人喜欢把油烧得热热的再往锅里放菜,甚至还有人认为,像饭店里厨师一样旺火大油地炒菜,才能使菜的味道更香美。
可是专家告诉我们,这种烹饪方法对健康可是有害的。
首先,食用油经过高温加热,它的营养价值就会降低,提供的热量只有未经高温加热油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不容易被人体吸收。
其次,油多会在菜的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不仅使各种调味料难以渗入,影响它的滋味、营养和鲜美程度,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更严重的是:旺火造成的高温会破坏油脂原有的结构和成分,使油里的营养物质变成对人体有害的致癌物。如果经常吃这类菜肴,就容易产生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还会引起癌症。
炒菜的时候,油温最好别超过195摄氏度。怎么才能看出来油温是在安全范围呢?
当锅里的油出现翻滚状态,或者油面呈现出波纹状的时候,油温就比较合适了。
食用油反复高温加热,不仅会降低营养价值,而且还会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会产生很多脂肪酸聚合物。脂肪酸聚合物可以使人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甚至有致癌的危险。
但是,使用过一次的油并非一定要倒掉。家庭用油回收一两次不会有问题,但是要注意把油里的渣子去掉。如果使用以后,油的颜色已经变深,或者变得粘稠,这说明油已经变质了,您可就千万别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