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众所周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向西方学习的脚步,这固然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也不可避免的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时致今日,如何继承和保护日渐式微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了学界和民间的当务之急。 自从蔡元培先生废除“读经科“以来,经典教育就从教育体系中消失了,而我们在接受西式教育时,只采用了它的形式,却没有学到支撑它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学到),加上十年动乱期间对传统的错误批判和丑化,急功近利的应式教育又在中国运行了这么多年,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在现代人身上几乎丧失殆尽,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损失,信仰的迷茫,诚信的缺失,自私没有公心等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寄希望通过文化经典培养人们真善美的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这一点是富有远见的。我们有那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毫不讳言,中国的教育远没有西方发达,也存在着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中文也的确可能比英文难学,但这些都不是拒绝传统文化的理由。我们应该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但也许并不可能像西方那样通过把《圣经》和上帝引入课堂的方式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果背叛了它们,我们还何以中国人自居,又怎么对得起祖先和子孙后代呢?为什么有外国人说现在的中国最不像中国,这难到不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和足够重视吗? 继承中国文化和经典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有一批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上,又能吸引借鉴外来文化的公共知识分子对它加以重构和改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现在,中国文化需要的不是振兴和弘扬,而是传承和保护,假大空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到底有多少实际的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像书法、艺术、、武术等文化样式若不从小接触和培养,不能成为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真正价值。如今,在民众中推行经典教育,面对西方文化保持足够的警惕以抵制它的侵略也许是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最现实最明智的选择。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么,这是一个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在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了。吉普赛人是我们的前车之鉴,他们因为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才像浮萍一样的漂泊,到哪里都在精神是受歧视。不要让我们的后代沦落,经典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
很简答,以为他是经典,中华5000年有很多东西,才有那么几个经典,经过岁月无情的洗礼,无尽时光的沉淀才成就经典,你能传承《论语》那你就与孔子接轨,传承《道德经》就与老子接轨,经典是几千年精华的代表,所以要传承经典。 随想随说,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因为经典文化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