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先了解古代音乐的更多信息,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还有李白的《静夜思》。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唐朝时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现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为他常出现在唐诗中,受人赞扬。(参考请见百度百科 古代音乐)
官方认证机构就是教坊
正如上文所说的,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所以,民间的组织更加难以产生。而且由于古代国家与家庭组织结成同盟,阻碍了古代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所以,民间的乐坊,在宋元以後,民间的妓院,尤其是女乐演出的场所,有时亦被称作教坊。
真正和教坊挂钩的就是古代民间演剧了,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伎艺人承应内延演出。宋代教坊凡遇大型节日庆典均要征集民间伎艺人入宫承应演出。第二,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在民间节日期间以及内廷重大庆典时都有同台演出的机会。教坊伎艺人与民间伎艺人同台献艺,对教坊伎艺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博采民间众长的时机。第三,民间伎艺人与教坊伎艺人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表现为:教坊伎艺人因年老、战乱等原因流落至民间;而民间伎艺人因其伎艺精湛而被征入教坊,这都促进了民间与教坊伎艺的交流。另外,宋代教坊乐艺组织对民间的影响也很深远。(参考:论宋代教坊与民间演剧之关系《北方论丛》2007年 第6期 | 张影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山东烟台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