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如果一个企业刚开办没一个月就OVER了,根本就用不上你学的这种会计了,不用谈什么生产经营、筹资、投资之类的事情了,所以只有假设企业是持续经营下去的,才会有什么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等之类
会计分期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之上,比如说你开了个公司,你肯定想定期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这时不可能你把账目全部翻出来自己通过看账本来知道企业经营得怎么样,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看报表,一个企业比如说经营个10年20年的,不可能到临破产了给你来份报表汇总一下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就定出以年作为会计分期来定期出年度报表,如果再细一些,有月度报表,季度报表,半年度报表,这些都是中期报表,另外就是有了会计分期,所以定出长期、短期资产、长期、短期负债。假设没有会计分期,有可能你也会说,那我自己规定一个,企业几个月出一份报表或者几年出一份报表,中国会计准则之所以定出会期期间是1月1日-12月31日,所有中国的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的都是按这个时间段作为期间来出报表也是为了数个企业能够有对比,能方便投资者作出一些决策。
下面一个段落为网上资料:
根据世界各国对预算年度的规定不同,会计年度采用的形式有:公历制(即每年1月1日起至本年12月31日止),如中国、德国、匈牙利、波兰、瑞士、朝鲜等国;四月制(即每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如英国、加拿大、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国;七月制(即每年7月1日起至次年6月30日止),如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十月制(即每年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如美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