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雅量》中的王氏二子,应结合原文翻译如下:
1、原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荟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论者以劭为优。
2、翻译:王劭、王荟一起到宣武(桓温)那里,正赶上抓庾希的家人。王荟坐立不安,徘徊不定,想离去。王劭却一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等抓捕的差役回来,知道自己没什么事了,才出来。清谈的人以此判定二人的优劣。
注:《世说新语》又名《世语》,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雅量第六之二十六、王氏二子
(原文)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荟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论者以劭为优。
(译)王劭、王荟一起到宣武(桓温)那里,正赶上抓庾希的家人。王荟坐立不安,徘徊不定,想离去。王劭却一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等抓捕的差役回来,知道自己没什么事了,才出来。清谈的人以此判定二人的优劣。
雅量第六之三十六、上忽发火
(原文)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译)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曾在房间里闲坐,突然屋顶着火了,子猷慌忙逃跑躲避,连鞋都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恬淡,不慌不忙地叫来侍从,扶着走了出来。世人以此事来判定二王的气度。
雅量第六之四十二、中国尚虚
(原文)羊绥第二子孚,少有俊才,与谢益寿相好。尝早往谢许,未食,俄而王齐、王睹来。既先不相识,王向席有不说色,欲使羊去。羊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谢与王叙寒温数语毕,还与羊谈赏,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语。须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属羊不暇。羊不大应对之,而盛进食。食毕便退。遂苦相留,羊义不住,直云:“向者不得从命,中国尚虚。”“二王”是孝伯两弟。
(译)羊绥的第二个儿子羊孚,年轻的时候就才华出众,他和谢益寿(谢混)关系很好。一次早晨去谢益寿家,还没吃饭,一会儿王齐(王熙)、王睹(王爽)兄弟来了。他们先前不认识,王家兄弟就座的时候脸色很难看,他们希望羊孚能离开。羊孚根本就不理睬他们,他把脚搁在几案上,依旧无拘无束地吟咏顾盼。谢混和王家兄弟说了几句寒暄的话后,继续和羊孚清谈,王氏兄弟才明白羊孚的神奇,于是就和他一起清谈。一会儿摆下饭菜,二王都顾不上吃饭,只是和羊孚清谈,羊孚却不怎么应对他们,大口地吃饭。饭后羊孚要离开,二王苦苦挽留,羊孚却坚持要走,只说:“刚才没有遵命离去,是因为我肚子还很饿。”二王是王恭的两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