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饰物上的鸳鸯图案
出自:
(1)南朝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衣裁合欢襵,文作鸳鸯连。”
(2)后蜀顾夐《甘州子》词:“禁楼刁斗喜初长,罗荐绣鸳鸯。山枕上,私语口脂香。”
2、比喻夫妻
(1)汉司马相如《琴歌》之一:“室迩人遐独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
(2)唐温庭筠《南歌子》词:“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3、喻志同道合的兄弟
(1)三国魏曹植《释思赋》:“况同生之义绝,重背亲而为疏。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2)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4、水名。在河北省境内
(1)《文选·左思<魏都赋>》:“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其中则有鸳鸯、交谷,虎涧、龙山。”
(2)李善注:“鸳鸯水在南和县西。”
5、指形制像鸳鸯的香炉
唐李白《清平乐令·翰林应制》词之二:“玉帐鸳鸯喷沉麝,时落银灯香灺。”王琦注:“鸳鸯,爇香器也。
鸳鸯在当代中国人概念里是爱情的象征,但其实鸳鸯这个词最早并不是形容男女之情的,而是用来形容男人与男人的感情。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苏武形容自己和李陵“夕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意思是,我们以前就像是鸳鸯一样的好兄弟,现在却如同参星和商星,一个在西,一个在东,此出彼没,永远不能相聚了。
苏武这么说,是因为他和李陵都曾同时在匈奴落难。苏武最终重返故土,在与李陵惜别时,互赠诗句,作出了这种比喻。
后来曹植在给弟弟的《释思赋》中也曾写道:“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可见,曹植也曾用“鸳鸯”比喻兄弟。
用“鸳鸯”比喻男女爱情,开始于唐朝。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这样一句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意思是说“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
加上鸳鸯本来就是一雄一雌,人们逐渐更加认同将它们作为男女之情的比喻,从此,这种用法就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了男女爱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