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为什么都这么痛恨盗墓贼?

2025-04-08 08:57: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盗墓者,又称盗墓人、盗墓贼等。从事盗墓行业的人,即以盗窃古人或今人墓葬中的各种财宝,再将这些财宝出售获取金钱。盗墓者一般白天抓兔踩点,晚上偷文物。古人“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前的享受,因而十分重视自己的墓葬的规格和陪葬品的档次。有地位的达官贵族,死后的陪葬品一般都十分丰富。

中国的盗墓贼主要分部在长江中下游和黄和上游,传统的盗墓贼受先人的盗墓经验,许多环结都跟剧先人的手法来进行的。比如说盗墓挖的时候要喝点烧酒且要敬墓主人,并要磕三个响头!有的盗墓贼还会说:不肖后人子孙由于生活所迫,希望祖宗舍点钱财。进入墓内把墓主人的尸体敲碎是跟剧先人所说的,如果不敲碎,墓主人就会诅咒。所以传统的盗墓贼一般都会这样做的!

“据这几十年来的初步统计,中国光是被盗的古墓就有20万座左右。”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席张柏曾于2005年7月回答日本电视协会记者提问时说,而基层考古者认为这样的数字仍十分保守。

资料人员检索了1997?2006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100项考古发现,其中古墓项目占21项,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曾经被盗的只有3项。从这样的统计中可以显示,10年间入选十大考古的古墓项目被盗率已经达到90%。而这个数字中并不包括与遗址相连的古墓,例如被盗的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就包括周代芮国墓地。

说来很是有趣,盗墓这个行当,发展到今天这种大工业般产业化的规模,文化却亦如当年威虎山上的土匪,仍流行着道儿上的语言和称谓。“掌眼”、“支锅”、“腿子”、“下苦”这些古怪的名词

大哥可是这“锅”人马的灵魂,不仅具有找寻古墓的本领,也有着鉴别文物的能力。他们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线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提出买断该“坑”出土文物的初级收购商,还可能同时兼任“支锅”。

“支锅”是每一次盗掘活动的老板,也被圈儿里称做小老板。盗墓前期投入的资金、设备,以及后期工人的工资都由他来筹措。他们的投入是有风险的,挖出的文物如果没有被掌眼或投资人买断,只有全部自行处理。

“腿子”是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成熟与经验使他们大多成为老板的亲信。老板不在现场时,“腿子”有着绝对的权威。

最底层的是“下苦”(干活的)。“下苦”就是民工,又被叫做苦力。通常,“下苦”们挖一个墓只能得到几百元或千元的报酬,哪怕老板收入达到千万。社会地位无情地在淘金者中划出一条鲜明的鸿沟,“腿子”与“下苦”们通常是清一色的农民,信息、知识和社会关系的不对等,使他们很难逾越这条看不见底的沟壑。

盗墓,赚的是死人的钱。而且大多(不是全部)盗墓贼道德素质不咋好。扫荡过的墓都被破坏的不成样子。有的甚至毁坏了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盗墓不是正当职业。况且这是人死了都不得安宁。用老一辈的话说是要遭报应的。后辈也抬不起头。盗墓笔记嘛毕竟虚构的不提所以盗墓会被后人遗臭万年

古代最重孝道,偷坟掘墓是对别人祖宗最大的侮辱,所有人(包括现代人)都认为他们丧尽天良,断子绝孙。《大明律》:凡发掘坟冢见棺椁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已开棺椁见尸者,绞;发而未至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招魂而葬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