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型西瓜的早春大棚栽培?

2025-04-09 12:03: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浸种催芽。播种前将种子用55℃的温水浸泡15分钟,然后于常温浸种4~6小时,将浸好的种子搓洗干净,放于恒温箱内(28~32℃)催芽,一般催芽24小时,芽露白即可播种。若种子有包衣,则不必进行浸种催芽。

(2)播种育苗。大棚栽培的适宜播种期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2月下旬至3月初定植于大棚。过早播种,往往造成苗弱、果小、产量不高。播种前1天用0.1%甲基托布津溶液淋透营养钵,然后将出芽的种子播于苗床,覆土厚度在1厘米左右。育苗的苗床采用电加热温床,营养钵上覆三层膜或草帘等保温材料,以防寒保温。控制苗床温度,播种后至出苗前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8~30℃,夜间15~18℃,出苗后适当通风透光,降低温度,白天保持25℃左右,夜间15℃左右。移栽前5天开始炼苗,夜间温度可由15℃逐步降至12℃。长出第一片真叶前严格控制水分,长出一片真叶后,根据天气和苗情,适当喷施0.1%氮、磷、钾复合肥溶液,确保幼苗正常生长。壮苗的标准是下胚轴和节间较短,叶形较大,伸展正常,叶色深绿,根系发育良好,幼苗生长一致。

(3)定植。小型西瓜需肥量较普通西瓜少,自根苗为普通西瓜的70%,嫁接苗为50%。通常在前茬采收后深耕冻垡,改良土壤结构,然后按每667米2施腐熟有机肥1000~1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50千克。当幼苗具3~4叶1心时,地温稳定在15℃以上,气温在12℃以上时,选晴天定植。定植密度根据栽培方式不同而不同。爬地栽培:用两蔓整枝的每667米2栽700~800株,三蔓整枝的栽500~600株;立架栽培:两蔓整枝的栽1100~1300株。

(4)田间管理。

① 温度管理。因早春季节栽培,自然气温低,定植后以保温为主,紧闭棚膜,夜间盖双层甚至多层膜,使棚温不低于15℃,白天温度高时,可揭小拱棚膜通风,以提高通风量,降低温湿度。生长前期大棚温度以20~25℃为宜,坐果期为25~28℃,果实膨大期温度控制在28~35℃。

② 整枝和疏果。小西瓜前期长势弱,果型小,适宜留多蔓结多果,故以轻整枝为原则。在长出5~6片真叶时留5叶摘心,一般采用两蔓整枝。当子蔓长至40~50厘米时,选留两条健壮整齐的子蔓,其余全部去除。坐瓜后,在坐瓜节位以上留10~15片叶去顶。采用立架栽培的,进行两蔓整枝后,直至藤蔓满架时才打两子蔓的顶。西瓜膨大后,顶部再长出的孙蔓,应以不遮光为原则决定其去留。爬地栽培时必须对子蔓进行盘蔓,即当子蔓长至80~100厘米时,先将两子蔓分别引向植株根际左右的斜后方,然后盘成半圆形,让子蔓的茎尖再回转朝向前方。盘蔓间的距离保持在15~20厘米为宜。一般地爬式栽培多采用多蔓整枝,当幼苗长到6叶期摘心,子蔓形成后,保留长势相近的3~5个蔓,摘除其余子蔓。这样可使几个子蔓同时结瓜,使得瓜形整齐。

小型西瓜果型小,易结瓜,尤其在多蔓栽培时可陆续结瓜,结瓜数较多。因此,可在幼瓜期根据坐瓜节位、蔓的强弱及幼瓜的形状适当疏果,提高果实商品等级。而对于每株留瓜数,因整枝方式不同而不同,双蔓整枝可留3~4个瓜,3、4、5蔓整枝可留5~7个瓜。

③ 人工授粉。早春保护地种植,气温低,光照弱昆虫少,为促进坐瓜,提高坐瓜率,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上午8~11时进行,如遇连续阴雨,花粉量少时,可使用适当浓度的坐果灵进行蘸花促进坐果,以利果实膨大,但浓度不宜过大,以免形成畸形瓜、裂瓜等。

④ 肥水管理。早春栽培气温低,生长缓慢,第一次追肥在真叶三叶期,每667米2施硫酸铵3千克,随水灌施;第二次6叶期施硫酸铵6千克;第三次伸蔓期施硫酸铵10千克加过磷酸钙6千克;第四次开花结果初期施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2千克加氯化钾4千克;第五次在瓜果膨大初期施硫酸铵10千克加氯化钾6千克,开浅穴施于离根30厘米处,施后浇水。开花成熟期应少浇水,以免影响结瓜率及引起裂果。

⑤ 适时采收。从播种至采收,约需100天。早期坐的瓜在授粉后35~38天成熟,中期坐的瓜在授粉后32~35天成熟,后期坐的瓜在28~30天成熟。当果皮颜色由深转淡、果皮于果脉处略有不平,果柄外的小叶枯黄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留6~8厘米长果柄,宜于晨露干后或傍晚采收。小西瓜皮薄,采收后即食,品质最佳,若要运输,最好采用泡沫保护网包装成箱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