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一般是在唐代以前产生的。因为那时没有正字工作,书籍也是手抄的,因此难免出现写别字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名家,他们写了别字,容易影响他人也跟着效法。例如有人把早字写成蚤,其他人也跟着学。这样一来,蚤字便成了早字的通假字。后世甚至有不少通假字通行了,而本字反而被人们忘却了。唐朝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因为科举考试要阅卷,有了错别字的概念),谁再写了别字,就不会被认可。可见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在文字早期缺乏正字工作导致的,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